“2.17”,被人称之为“线上教学日”!大中小学可谓“热闹非凡”!
然而昨日与今天,依旧褒贬不一,甚至“喜忧参半”!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似乎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五大门派”,主管派“统一安排”,学校派“紧跟部署”,老师派“各显神通”,学生派“疲于奔命”,家长派“叫苦连天”!再加上专家学者、媒体、社会人士等组成的旁观派“指手画脚”,疫情之下的教育教学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境地”!
热闹之间,最引人注目的非线上直播教学莫属,只是线上教育的“术”好像还没有配齐,但其“道”似乎已经先行一步!然而,在“道与术”之间貌似还没有吻合匹配,甚至在有些地方、有些人那里矛盾重重!
不论什么样的线上教学,其本质还是教育,然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本质是什么呢?线上教学所带来的教育模式的变革,根本的还是“术与道”之间关系的变革,也就是教育技术、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教育规律之间关系的变革,而关于线上教学的“道”似乎很丰富、很前沿了,但关于其“术”及其运用以及运用的目的尚未定位好,以至于当下在处理线上教学“术与道”之间的关系上似乎还没有搞明白、弄清楚!很多情况下,太偏重尚未成熟、还不娴熟的“术”,而忘却了其中的“道”,有可能会导致本末倒置。
不过,热闹归热闹,此情此疫正是一次对我国数字化教学、信息化教育、累进化教育技术、多元化教育平台的郑重检验!好不好、强不强、行不行?实践不仅将而且正证明一切!
于我,我也凑了一下热闹!但我对线上教学一直有保留性意见。我不是反对线上教学,但我极力反对满载着形式主义、完全不顾学生感受而硬把线下教学模式搬到线上且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性线上教学。说实话,我对昨天下午自己的一次线上教学很不满意(平台半崩盘,用了微信群、班级小组QQ群,自学加主题讨论,微信群内语音讲了一点点,这是线上教学吗?),感觉很对不起学生!幸好,下一次在周五,我还有点时间改进一下。
所以,我认为,此种情形下的教育教学当于“热闹”之下好好“静下来”,以思考一下什么是线上教学、为什么要进行线上教学、有必要进行线上教学吗、进行什么形式与内容的线上教学、为了谁进行线上教学、怎么进行线上教学等问题。
除此之外,我想,这是一个特殊时期,教育当是最该静下来的时候,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当考虑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等在这个时期的种种难处,不要额外有什么负担摊派下来,更不要搞什么轰轰烈烈、种类繁多的形式主义主题活动!
而我们的教育界当集体反思:
1.应试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弊端;
2.以学生为中心为何难以实现;
3.学校与教师对于学生的信任度何以构建;
4.学生、老师、家长在线上、云端何以和谐相处,形成教育共同体;
5.如何兼顾学习与生活、成绩与素养等的思维与能力;
6.面对大中小学生,此情此疫下,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及人生教育、健康与卫生教育、自然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教育、品德教育、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关心关爱他人和社会以及野生动植物的思维导向、国家与民族意识塑造、社会参与尤其是志愿服务意识的培育、伦理道德哲学思维与理念的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等“五观端正”的正向积极培育和反向警示教育、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以及幸福观(福祸观)等“六观辨正”的向内理性分析和向外汲取养分的思维训练,等等,这些我们做得够不够、好不好、到位与否?
诸如此类,均需要我们学生、学校、老师、家长好好静下心来体悟乃至躬行一番!
利用线上、线下,学校、老师、家长都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去丰富自己的生命图景、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去强化自己的科学理念、思维意识和人文情怀;甚至去美化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灵境界和人格魅力!
我们要摆脱以成绩和分数为主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读“有字书”和“无字书”丰富自己的生活、充实自己的学习、强健自己的身心;相反,我们不要怕学生一时学不到课本上的知识,也不要怕学生离开了学校就不好好学习,更不要怕学生的学习成绩拉下或跟不上。
看似一些“虚”的东西,实际上才是学生实实在在的需要的,比如克服逆境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心理素养和技能,又如保护和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的法治思维,再如孝老爱亲的道德品性,等等。
最后,希望疫战快快取得完全性胜利;希望我们的教育疫战胜利之后更加成熟稳重!
一点浅见,尚不成熟,望批评指正!
小洪河畔
20.02.18初写
20.02.19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