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研招季。7月的暑期学校刚刚结束,本月的研究生免推又粉墨登场了。
联系的学生往往比招生名额多。俺选择学生的标准也简单粗暴:条件过得去的话,先来先得。所以每年总是把仅有的2个名额留给最先联系的优秀学生。
今年的招生有点意思。
先说7月的暑期学校。话说两名外校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虔诚地联系俺,希望能推荐ta们来我们的暑期学校,俺欣然应允,并出具了他们索要的推荐信。等到7月初,俺头一回专门把出差后移,静候ta们大驾光临。结果两位学生竟无一造访。俺以为ta们都不来了。出乎意料的是,其中一位不仅来了,还堂而皇之地参加了俺所在面试组的面试,而且从头至尾都没有跟俺照面。另一位好像参加了本院另一专业的面试,据说因为报名时的疏忽把俺的招生专业报错了。
本月的免推面试即将开始。因为名额已预留给了联系较早的两位学生,所以联系晚的学生俺都如实相告,没有名额了。其中不乏比俺预留名额的学生优秀、让俺“心动”的学生,也只能遗憾地与ta们“擦肩而过”了。有趣的是,俺已答应预留名额给ta的一个学生,两天前还忙着托老师打电话“说情”的那位,今天突然来了一封邮件,大意是说,已经有学校录取ta了,所以就不来俺这里了,向俺表达歉意。
俺理解这位学生的选择,ta应该是有了比俺这里更好的去处。同时,俺也感激这位学生不来了还能打个招呼,起码比暑期学校那两位要好了不只一点点。
另一方面,俺也不后悔被ta“炒鱿鱼”。这种在专业方向和导师选择上说变就变的学生,也不是俺喜欢的菜,不来也罢。
联系导师跟搞对象有的一比。作为学生都希望找到自己心仪的导师;作为导师当然也希望“招天下英才而教之”。从这个角度讲,师生之间其实也是一种缘分。
不过,联系导师跟搞对象又有很大的不同。毕竟联系导师可以同时找多个(有点像华为任老爷子的“备胎”~);但搞对象却是万万不可脚踩两条甚至多条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