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科技成果持续变生产力的关键是什么?

如何促成一项科技成果变成生产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至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如果再问,如何持续不断地促进科技成果变生产力呢?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国家,有些地区,甚至是有些组织,科技成果能够持续不断变为生产力?!是资金?是人才?是体制?是文化?我曾经想了很多答案,但总感觉不是很准确!

直到近期,我看了《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是达到和保持一流科技水平的关键》一文。文章的作者是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产业联盟项目总监郭常捷。文中提到:科学研究最需要什么?科学研究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最大的特点是非功利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最需要的是容许质疑和挑战的氛围,以及平等、开放、无限制交流的、有一定“浓度”的各类人才的相对聚集圈,或称为“科研生态系统”。

实际上这篇文章与去年我看到《没有高密度和高浓度就没有真正的创新》一文观点有很多相像的地方。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文章中提到:世界上科学和想法、思想都产生在不大的地方,那里的人高密度凑在一起,这种现象一再出现;高密度、高浓度,要形成一个场,不光是每个元素很优秀,而且要每个元素进入到这个场里互相作用,要高频互动。

这两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静下心再来思考,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需要打造生态系统,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甚至一个组织科技成果转化难道不需要打造生态系统吗?!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过程长、环节多,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有没这样一个系统?系统中一定“密度”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人才,一定“浓度”的成果、资金、人才、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市场等各种要素,形成一个场,在相对聚集圈内,互相作用,高频互动,我们称之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如果有,那么科技成果持续涌现是必然的,科技成果持续变生产力也是必然的!

其实,任何一件事,做成一次可能不难,但要持续做成,越做越好,就需要生态,无非就是大生态和小生态之分了。比如,我们现在在推动的科转朋友圈也一样,我们不是在做平台,我们是在努力打造科转交流和合作的浓度和密度!最后,告诉大家一件事,据我们了解,有着类似观点的郭常捷和周其仁两位还是好朋友。这只是巧合吗?其实他们也在“生态”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词条  生产力  生产力词条  持续  持续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观点

 北京协和三宝

病案、知名教授、图书馆是北京协和三宝。我在协和图书馆、信息所工作,1978年到2013年退休,在参考咨询部当主任多年,对图书馆有所了解。吴阶平院士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