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李东风先生的博客《学位论文是根,学术论文是叶》,看了还是觉得很多观点值得商榷。这里写下来,供大家探讨: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到底是学位论文更难,还是学术论文更难。其实,李博主自己给出了答案,他说学位论文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无论是字数、规模、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还是逻辑结构复杂性,都要超过学术论文。既然如此,按照通常的做事方式,我们应该先易后难,先做小论文,最后写大论文。而且,如果把学位论文比喻成巨舰,它的各个章节完全可以也应该分舱段建造,以小论文(学术论文)的方式分时分期撰写和发表,最后拼接成大论文,是聪明合理的。不信,看看现代造船厂制造大型舰船的做法。因此,正确的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术论文就是躯干,就是根,只不过是局部躯干,局部的根;学位论文是完整的一棵树;它们根本就不是根和叶的关系。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不提倡硕士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没有关系,倡导发表的论文就是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
再说,即使是博士论文,也不要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学位论文篇幅毕竟有限,不是写书,更应该强调的是创新性。可以说,学位论文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下笔万言,却毫无新意;面面俱到,却无独到见解!对于有创新性的内容,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早点撰写投稿发表。须知,没有经过同行评议的创新很可能靠不住,很可能只是自娱自乐的标榜。发表的论文将来写进学位论文中,作为主体部分。
我不明白,李博主为什么如此不提倡硕士写学术论文。要知道现在学位论文也是要上网的,也是公开的,它本身也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呀。平时不锻炼,不写小论文,一开始就写长篇学位论文,能搞好吗?没有小论文的锻炼,写作能力如何获得呢?我们都知道重要的活动都要大量训练和彩排,如春晚,如国庆阅兵。只有大量练习,才能在春晚有完美的展示,才能在国庆时展现整齐划一和磅礴气势。学位论文也是极其重要的活动,之前不锻炼,学生天生就会写吗?另外,别忘了,我们硕士大多是三年制的,不是英国澳洲的一年制硕士,我们的研究生在三年中后两年,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发表一些论文。
我完全不能同意的观点是:要求硕士写论文会滋生学术论文会催生造假或者作者挂名。跟这个观点一样不对的还有无数这样观点:要求学生成绩好会滋生抄袭;要求考生过一个很高的分数线才能考上公务员会滋生舞弊。正常的逻辑应该是要求学生写论文会促使他们深入钻研问题,提高写作能力。学术造假或乱挂名,是不遵守学术规范的结果,是应该受到纪律和法律处罚的,是应该杜绝的事情,那不是要求发表论文的错。不遵守学术规范,应该受到处罚,该延期的应该延期,该开除应该开除。我们不能长期沿用严进宽出的劣习,什么样的懒惰、不上进、无底线的学生都能毕业的时代应该结束了。没有劣者的眼泪,就没有优者的微笑。
有人担心鼓励或要求研究生发论文会导致我们期刊版面不够用,不够用了也会滋生学术腐败。同样,这也是杞人忧天。别忘记了我们现在有5000种期刊,国外还有几万种期刊,还有报纸,专利,著作权,预印本,OA期刊,都是发表渠道。这些足够容纳新增的论文。再说,论文多了,只要遵守学术规范,也会在竞争的正向作用下,逐步提升发表的论文质量。这是天大的好事呀,也是现在国家号召的大好事呀。李博主应该清楚,我们的学术期刊,尤其是普通期刊,还充斥着大量质量不高的论文,研究生投稿论文多了,不正好进来驱逐那些质量不高的论文吗?当然,在将来学术期刊论文质量逐步提高的背景下,也会有一些研究生发表不了论文。但还是上面的那句话,他们应该延期,延期还不行就不能拿学位。保持一定淘汰率是保证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这虽然残酷,但是:对懒惰和劣质的宽容就是对勤奋和优质的打击。在当今国家努力提高国内学术期刊质量的大背景下,我们别无选择!
虽然现在师生关系不是古代的师徒关系,但师生关系真的能做到毫无利益关联吗?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共同撰写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导师的指导,获得学术能力,共同获得一些名利,有错吗?平时多写论文,不正好可以更多地接触导师,更多地获得导师指导吗?我们不是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是凡间有一些名利追求的普通人。学生有论文发表,在就业、评优等场合,也有更多优势,有什么不好?老师也顺便完成任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各大学完全有权力在教育部的学位授予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一些符合本校实际的政策,来进一步要求硕士参加论文答辩,防止一些可能的放水。如果大学连这个权力都没有,那也没有必要存在了,只要教育部就行了。即使是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也是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企业质量标准的。大学培养人才更复杂,更应该因时因地制定政策。写硕士论文可能对于清华大学的师生是小菜一碟,但对于很多三流大学,就是大工程,应该有不同政策加以规范。大学只要不制定过分的过高的发表论文要求,且以文件的形式在开学时就告知师生,师生就应该遵守。我们应该反对的是学校随意中途变更文件或制定严重不符合实际的过高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