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不,防晒才防老”
这句戏谑的话
其实很有道理
因为皮肤
被紫外线伤害导致的光老化
远超年龄带来的自然老化
而一些看似“正确”的常识
可能掩藏着防晒误区
1.防晒会引发维生素D缺乏?
事实上,外出时只需短短几分钟,部分裸露在外的皮肤就足够合成人体日常所需的维生素D。另外,防晒霜功效随着涂抹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随后人体也会自然合成维生素D,没有必要为了促进钙的吸收而让皮肤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这样做得不偿失。
对于特殊人群如骨质疏松高发的老年人来说,可接受适宜的阳光照射,但仍需合理防晒,以减缓皮肤衰老,预防皮肤癌。
提醒:太阳该晒就晒,防晒霜该抹还得抹。
2.阴天或身处室内不用防晒?
紫外线中的长波紫外线(UVA)在阴天一样很强,因此阴天也应做好防晒。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是累积的,从防止光老化来说,防晒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不论任何天气均应做好防晒。
身处室内仍然需要防晒。玻璃仅能挡住中波紫外线(UVB),长波紫外线(UVA)却能穿透玻璃,给皮肤造成伤害。
提醒:如果你的工位是临窗的,就算没有太阳也要注意防晒哦~
3.天天戴口罩不用涂防晒霜?
口罩和防晒霜并不能相互替代。衣物、帽子、口罩等遮挡物虽都有一定的紫外线防护作用,但我们平常使用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防晒值并不高,不能完全阻挡紫外线的伤害。此外,口罩的遮盖范围有限,如颧骨、眼周这些要紧的部位几乎全暴露在外,容易造成皮肤颜色不均匀,变成“口罩脸”。
4.防晒霜只需薄薄涂一层,一天涂一次?
防晒效果的好坏与防晒霜的涂抹量和补涂频率有关。防晒霜是有时效的,涂抹一次并不能保持一整天,而且出汗易将防晒霜冲掉,需每2-3小时补涂一次;如果长时间户外活动,补涂间隔时间应随之缩短。
使用防晒霜的最大误区就是涂抹不够量。以面部防晒为例,需涂抹一元钱硬币大小的量(约合1毫升)才能达到标签上所标识的防晒程度。此外,除了面部,颈部、手臂、耳朵等暴露在外的部位,也应做好相应防晒。
提醒:防晒需够量,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5.防晒喷雾随时可喷?
市面上的防晒喷雾一般都含有变性乙醇、丁烷、异丁烷等可燃物质,遇到火就会燃烧。当人的皮肤大量涂抹这种防晒喷雾,遇到明火极易灼伤。
视频中,消防员找来鸡腿模拟人的皮肤。当往鸡腿上大量涂抹防晒喷雾约5秒后,消防员点火,鸡腿瞬间着火,最终被烧得焦黄。
消防部门表示,如果确需使用明火,应在喷完防晒喷雾后,等待约20秒,待可燃物挥发后,才能动用明火。
提醒:防晒喷雾并非随时可喷,需注意避开火源!
防晒糖丸之所以宣称有防晒效果,是因为其成分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剂,被认为可以对抗自由基修复受损的细胞。
专家表示,口服产品能防晒尚无科学依据。防晒和抗氧化分属两个概念,防晒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皮肤免受紫外线侵害,而抗氧化则通常用于对已经晒伤的皮肤进行修复。此外,抗氧化成分是否能被皮肤组织吸收,吸收的量有多少等问题尚需科学验证。此外,相关数据显示,长期服用防晒丸或有害健康。
提醒:对一些直接食用的产品要提高警惕,避免同时损失健康和金钱。
错!物理防晒霜中的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成分,以颗粒形式附着在皮肤表面,将紫外线反射或折射出去,从而实现防晒效果。化学防晒霜则以氨基苯甲酸、肉桂酸等来吸收紫外线,使其转化为其他能量来进行防晒。但无论是物理反射还是化学吸收,均需等其被皮肤吸收后才能起到防晒作用。尤其是化学防晒霜,一般建议出门前30分钟进行涂抹。
提醒:起效需要时间,提前涂抹很重要。
8.涂防晒后不需要卸妆?
分情况。如果使用的低倍数防晒霜,正常清洁即可。如果使用了高倍数、高防水或质地油腻的防晒霜,建议使用卸妆产品,之后应做好保湿补水。若防晒霜中含物理防晒粉末,尤其需要做好皮肤清洁,避免毛孔堵塞。
提醒:关注防晒霜特性,选用合适的清洁方式。
9.已经晒黑了,再涂防晒也没有用?
不对!防晒不仅是防晒黑,更重要的是防光老化。已经晒黑更需防晒,避免加剧光老化现象。皮肤被晒后,会开启自我保护模式,如产生黑色素等,但仍会继续吸收紫外线,如果此时还不加以防护,黑色素或形成色斑,严重时可能诱发皮肤病。
提醒:要及时止损,勿让“晒黑”变“晒伤”,愈演愈烈。
10.晒伤后无需专业处理?
晒伤后听之任之只会让情况更糟糕。正确的做法是,一旦皮肤出现灼热、发红,要马上避光,避免症状加重。可用冷水冲淋后反复涂抹保湿霜的方式,减少脱皮现象,尤其推荐使用含维C、维E的保湿霜。
注意不要用冰块直接敷晒伤的皮肤,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可用冰箱里冻过的毛巾冷敷。出现晒伤水疱等,要及时就医。
提醒:晒伤也和别的“伤”一样,需要科学应对。
资料来源:综合中国妇女报、央视新闻微信公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