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记者 何钢 摄
上海推行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引发全国关注。而在自媒体的炒作中,一张南京12个街道率先全域开展垃圾分类的名单在朋友圈被刷爆。一时间人心惶惶。7月2日,南京市城管局公开辟谣,网传消息不实,居民强制垃圾分类在南京还没有时间表。
记者看到,在这份名单中,率先在全市开展垃圾分类的包括玄武区玄武门街道、秦淮区五老村街道、鼓楼区宁海路街道等共计12个。市城管局环卫处主任科员龙瑞告诉记者,实际上这12个街道早在去年就开始实施全域垃圾分类工作了。所谓全域垃圾分类,即街道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小区、单位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小区内主要实行三分法,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记者在五老村街道红花地小区看到,这里每个小区的出口都设置了垃圾分类目录,并指导居民前往位于文昌巷口的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集中投放点进行投放,小区门口只放置一个蓝色的“其他垃圾”桶。采访时,一位李姓居民正好下楼将垃圾袋扔进其他垃圾的分类桶内。她告诉记者,集中投放位置太远,她一般都不进行分类,所有垃圾全部扔进门口的蓝色桶内。“我也听说南京要学上海了,但是希望不要太复杂,投放点不要太远,要方便居民分类和投放。”她说。在文昌巷口的智能分类垃圾站,记者看到,这里有近10个投放口,居民只需要扫码,点击相应垃圾,柜门自动打开,投入进去就能获得积分。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他不会扫码,分类口太多,他们老年人还是习惯所有垃圾扔进一个垃圾桶。不过,记者通过文昌巷、三条巷一些柜门松动的投放站向里看,还是看到一些投放正确的垃圾。如有人将旧手机投进了电子产品回收区,有人将药品投入过期药品回收区。
“12个街道试点1年来,存在的问题也是可以预料的。”龙瑞表示,大多数人对垃圾分类体会不深,参与度不高。全域推广后,暴露出分类收运和末端处理设施的问题。目前垃圾桶里绝大多数都是混合垃圾,很难后期分类。但只要投进分类处置站的,后期都能做到分类运输和处理。据了解,我市目前对居民垃圾分类,还是以宣传引导为主。2015年开始共推进550个示范小区,采取积分奖励方式。每周或每天,都有各种定时定点活动,只要参与就有积分,吸引不少居民参与。居民虽然没有强制,但从去年开始,我市已在机关单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了。这些单位需配备容器、设施,开展宣传培训,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去年11月,在主城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首日就对6家单位作出行政处罚。
从去年开始,我市加快了垃圾分类终端系统建设。每个区都建设了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溧水区在白马和洪蓝建设12个总计24吨的处理设施,年底还将建成50吨餐厨垃圾处理场。现场还传递一个新消息,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一阶段餐厨处理线近日开始试运行,每天可处理100吨餐厨垃圾,计划明年初达到400吨。除江北外,我市规划的其他处理场也在推进之中。目前我市每天处理生活垃圾量达到8500吨左右,处置场所的建设,将在几年内满足城市需求。
按照国家对重点城市要求,2020年底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系统的建成,是否意味着南京将对生活垃圾采取强制分类?龙瑞表示,已经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制定相应方案。方案一边学习上海经验,一边结合南京实际情况。一旦定型以后,就要付诸实施。“垃圾分类从过去的想参与就参与,到现在必须参与的转变,上海现在做的,就是南京未来的方向。”他说。(记者 何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