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个人房贷市场颇不平静,一种“恐慌”氛围弥漫。
伴随房贷集中度管理规定,以及地方相关调控政策的出台,近日一些地区出现了部分银行调整个人房贷投放节奏的现象。一时间“银行暂停房贷”的消息迅速“霸屏”,不少购房“刚需族”担心:会不会出现银行大面积停贷?
记者从一线市场了解到,广东地区部分股份行确实出现1月停贷情况;上海、天津、北京、江苏等地多家银行则表示1月份个人房贷额度紧张,但并未停贷。
上述出现个人住房贷款“停贷”消息的,多是一些房贷集中度“踩线”的银行。而多数未超标的银行仍在正常放贷,整体来看,近期各项调整政策并不会影响正常的个人房贷申请需求。
只是超标银行压降
北上广深是房贷最为“敏感”的区域,目前出现“停贷”消息的银行主要是个人房贷额度占比超标的银行。
2020年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房贷新规”),分五档规定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对占比超标的银行设置了调整过渡期。
根据上述房贷新规,上市银行中,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根据2020年半年报数据)超标明显的主要有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厦门银行。
记者从前述超标的两家股份行上海分行信贷人士处了解到,两家银行的上海分行的1月个人房贷额度在当月月中已经用完,目前均已不再接单子。
1月21日,上海市住建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颁布了十条政策措施,成为今年楼市调控升级的首个一线城市。
1月23日,有市场消息称,广州地区出现新政,即“个人住房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2020年的全市平均水平”;而在此情况下,所有银行应对的措施是“暂停受理新的贷款申请”。
记者了解到,近日,广州地区确实出现不少银行“暂停”个人房贷的现象。对上述消息,某股份行广州地区一家支行信贷人士透露:“目前确实暂停,但不是停贷,如果有客户问,我们对外只表示额度紧张。”
记者从工商银行客服处获悉,该行的一款信用贷产品“居逸贷”已因业务调整下架,其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它可以帮助该行客户在购房税费、家居装修等大额消费方面进行分期贷款。
额度紧张,无须“恐慌”
在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看来,房贷新规主要约束的是房贷占比过高的银行,而非每一家银行房贷的绝对值。触碰到“警戒线”的银行,其个人房贷作一定调整在所难免。
记者了解到,虽然部分银行己在控制放款的节奏,但均在市场预期之中,目前大多数银行可接受个人房贷申请。
以已超标的建设银行为例。建设银行上海某支行信贷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虽然1月份房贷额度用完,但目前可以受理个人房贷申请,并没有收到暂停房贷的通知。
“毕竟这个业务总要开展的,要不然老百姓怎么买房。”该行客户经理表示,“业务未暂停,只是申贷流程时间长了,不管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从审批到放款的周期大概会达3至5个月。”
购房“刚需族”不必恐慌。“除了建设银行,目前其他合作的国有大行都是正常放款,周期大概在1个半月时间。”上海某新楼盘置业顾问告诉记者,因建行从审批到放款的周期太长,该楼盘开发商暂停了与建设银行的合作。
天津地区某股份行信贷经理透露,该行房贷占比一直较低,“目前有额度,可以正常放贷,符合条件就能批。”
某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一般个人房贷客户都是优质客户,坏账率很低,所以个人房贷被银行视作优质资产,不会轻易放弃。
他进一步表示,房贷新规其实是要求银行有序增加个人房贷投放规模。银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投放节奏上低于总体贷款投放节奏,不再大幅新增投放;另一方面,可以做大整体贷款规模这一“分母”,扩大对公贷款、消费贷款、零售以及经营贷款的投放,也可不压缩个人房贷的新增规模。
“房住不炒”定位再明确
从近期消息面看,部分银行暂停房贷,以及下架一些购房税费贷产品等现象,背后反映的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再次明确“房住不炒”的信号。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认为,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按揭贷款低风险、低资本消耗、相对高利率等因素,中小银行大力发展按揭贷款业务。中小银行大量的增量信贷资源投向按揭市场,在原有统一的调整模式下,例如对房地产融资增量占比、贷款增速进行管理,难以对新进入的中小银行形成有效控制。
中信证券分析师肖斐斐认为,2019年中以来,MPA考核在信贷政策执行中引入“房地产贷款”指标,通过设置涉房贷款增量占比上限要求,一定程度抑制了短期内银行信贷资金过多、过快投向地产领域的情况。此次房贷新政,核心在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的存量集中度要求,实质是在中长期时间维度下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从而巩固房地产长效机制,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也是配合地产领域“三条红线”等去杠杆政策。
市场观点认为,遏制住信贷资金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支持,“炒房”之风会因缺乏资金而“熄火”;另一方面,一些房贷超标银行在压降房地产贷款的过程,也必然会探索替代性的优质信贷投放领域,从而有助于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张艳芬 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