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肝炎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严重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而对患者有歧视,甚至会影响我国对肝炎的防治。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肝炎认识5大误区:
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母婴、性行为和血液传播。日常中的接触,包括一起吃饭、握手、拥抱都不会传染病毒。
误区二:父母患有乙肝,会传给下一代
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不能结婚和生育,而是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再结婚和生育,如:怀孕后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生产时尽量缩短产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误区三:既然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就不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由于乙肝病毒复制的特点,很难被目前的抗病毒药彻底清除,但可以长期抑制,只要病毒被抑制,就不会对肝脏造成破坏,患者的病情就能稳定,这样患者就可以正常地工作、学习、生活,这就是我们治疗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此即使不能清除,有效地抑制病毒也是有益的、必要的。
误区四:保肝药物治疗多多益善
乙肝患者在肝功能正常和稳定的情况下,无须治疗或无需长期治疗。只有在肝功能有损伤时,才需进行保肝等治疗,治疗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有效地用药,切忌多用、滥用、过量用药,否则将事与愿违,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因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解毒的器官,过多的药物会增加肝脏代谢的负担。
误区五:病毒性肝炎等于甲肝、乙肝
提到病毒性肝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甲肝和乙肝,但事实上,病毒性肝炎除了甲肝和乙肝外,还有丙肝、丁肝和戊肝。虽然病毒种类不同,但都足以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我们应该走出肝炎认识误区,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资料来源:《防范新冠肺炎健康生活学生读本》,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学卫生发展与改革中心主任王明旭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