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信息源模糊、事实不清的网络事件,不盲目信任转发,对确属谣言的及时举报与辟谣处置,从而不断优化网络空间环境。
12月2日在西安举办的2019年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上,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组织人民网、新华网等16家网站、平台签署了《共同抵制网络谣言承诺书》,向社会做出承诺,主动发现谣言、坚决遏制谣言、有效治理谣言、联动辟除谣言,自觉接受互联网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据中央网信办等发布的《2019年网络谣言特征观察与趋势研判》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谣言高发领域集中在“三大样”: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呈现出视觉化传播的新趋势。尤其是,网络谣言把图片、短视频、信息图表甚至动态表情包作为传播的载体,也就更需要相关企业负起责任,不给谣言制作传播的机会与平台。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抵制网络谣言不单是企业的事情,更是一项艰巨的社会任务。也就意味着,抵制网络谣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首先,网民应该增强法律意识以及网络安全意识,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不随意转发,更不故意“杜撰改编”……这些理应成为每位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言行准则。
其次,加大法律惩治网络谣言力度很有必要。据了解,针对网络传谣的民事法律主要有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国家管理层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各地人大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和规定,期待这些法规常态化亮剑。
再次,治理网络谣言也亟待创新举措。目前,微信平台已与网信、公安、食药监等政府机关,学会、科普机构、媒体等774家单位达成辟谣合作,这也有助于消弭谣言生存的空间,无疑值得借鉴。还如,网络平台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完善用户实名制等手段,做好“把关人”,对出现网络谣言能够即时做到精准识别与有效打击。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而网络谣言对社会有着严重危害,对此绝不能小觑,亟待形成治理合力。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治谣主力,面对信息源模糊、事实不清的网络事件,不盲目信任转发,对确属谣言的及时举报与辟谣处置,从而不断优化网络空间环境。(杨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