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大家对5G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的同时,关于5G的骗局和谣言也层出不穷 用5G上网冲浪时请避开这些谣言“暗礁”
随着5G基站快速投建,5G商用不断深入,大众对5G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关于5G的一些谣言也接踵而至。为了粉碎谣言,帮大家认清真相,大庆日报邀请了大庆联通5G共建共享工作组副经理鲁建成,请他讲讲关于5G的那些事,让大家对5G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入的了解。
谣言1:5G到来,4G不能用了
网传进入5G时代后,我们的4G手机就彻底没用了。实际上,5G既是对4G的颠覆,也是对4G的延续。
5G有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种部署模式,其中NSA模式就是依托现有4G来进行混合组网,扩充网络容量和覆盖,这是一次从4G到5G的平滑演进过程,而5G独立组网(SA)就是建立端到端的全新5G网络。
实际上,5G网络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4G网络与5G网络共存,甚至部分2G或3G网络还能持续运行。
谣言2:5G网速更快,基站辐射更大
关于5G最大的谣言就是更快的网速会带来更大的辐射,搞得人心惶惶。可事实上,5G的提速并非依靠加大基站的发射功率,而是通过扩容传输带宽、提升抗干扰能力以及接收灵敏度实现的。另外,跟传统的大型基站相比,现在的5G基站辐射相当低,比家里的吹风机和电磁炉都小,所以没有所谓的辐射困扰。
实际上,我们国家有严格的电磁波辐射执行标准,规定所有基站辐射不得超过40微瓦,美国是600微瓦/平方厘米,中国连它的1/15都不到,所以5G辐射控制在标准以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有趣的是,早在4G刚面市时,网上就有过诸如“4G带来更大辐射”“经常用4G上网可致癌”等谣言,最后被事实粉碎了。
谣言3:5G信号致癌
网上曾经有一篇名为《不可告人的秘密——可怕的频率:5G时代的潜在危险》的文章疯传。文章称,5G会导致心脏节律改变、基因表达改变,甚至会损害DNA,会致癌。
实际上,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制订了“国际电磁场计划”,以调查人体长期暴露在极低频电场和磁场中是否会危害健康,该项目于2008年发布了评估结果: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证据,证明接触射频场强度低于造成组织发热的限值,会产生不良健康后果。
射频辐射的能量只能轻微移动或振动分子中的原子,而不足以电离它。这证明,射频辐射不会通过破坏DNA而导致癌症。
谣言4:5G将取代WiFi
相比如今的4G网络,5G网络速度会更快,并且应用的范围也将更广。所以,有人认为,在5G时代,WiFi或许会被取代。
实际上,过去的一二十年,蜂窝网络与WiFi相辅相成,共同承担无线流量。蜂窝网络从4G向5G演进,WiFi技术也在进步。
5G网络可以支持广域覆盖和局域覆盖,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感会更好,但此仍需要基于有限宽带的WiFi来补充覆盖和容量。(记者 戴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