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扶志与扶智的三个维度

  做好脱贫攻坚战收官阶段的扶志扶智工作,不仅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务实之举,而且也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必由之路。为此,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把握好脱贫攻坚收官阶段对贫困村民的扶志扶智工作。

  回顾历史,从传统中汲取力量

  尊重传统话语,走到群众中间。一方面,要实现共“语”。扶志扶智的话语表达,很多时候是一种外来话语体系。无论是针对扶志的理想信念教育还是针对扶智的知识教育,都应采取当地群众易于理解的话语表达方式,尤其是知识培训中的专业术语、公式定理、数据原理等,要做好话语的转化,做到通俗易学易懂,让外来话语本土化。另一方面,要做到共“情”。所谓尊重传统不是因循守旧,而是要讲究工作的策略和方式。在语言上,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升村民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概言之,扶志扶智要运用群众的原生话语,按照群众的思维方式,遵守群众的认知规律,走进群众内心深处。

  依托传统生活,走到群众身边。扶志扶智的一切举措都是实践的,不能脱离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而要从有利于增强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利于凸显老百姓的生活传统的角度出发。一方面,确保形式上的喜闻乐见。要把扶志扶智的举措融入到贫困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传统中,增强扶志扶智措施的亲和力、渗透力。要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调整扶志扶智的时间、地点、方式。另一方面,确保设计上符合公序良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针对一些明显与当地公序良俗相违背的措施,要及时予以纠正,让村民乐于接受。不能使用蛮力,要学会借力,既要逆势而上,又要顺势而为。

  吸收传统文化,走进群众内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构建一种浸入式的扶志扶智模式,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好的载体,例如,革命故事、民间传说等,都是好的“药引”。在农技培训等活动中,可以穿插相关的案例,增强话语的生动性、说服力,缩短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提升扶志扶智的效果。在实践中,有的村庄建立了村史纪念馆,这就成为群众共同的精神寄托、情感依托,成为打开群众心扉的突破口。要不断弘扬正能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乡风,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

  立足当下,把握现实的要求

  以“志”“智”双扶双进为手段。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来说,收官阶段仍然有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2020年1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全国范围内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共计52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村共计1113个。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志”和“智”是“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的重要指标。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均要求“志”“智”同步推进。从逻辑上看,“志”与“智”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有“志”无“智”的现象时有存在,即“志大才疏”,空有一腔致富的想法和热情;有“智”无“志”的现象也不少见,有的村民,学了一些知识,但是意志不坚定,三分钟热度。如果把“志”比喻成盐,那么开展扶志工作,就不能单独去吃盐,而是要把盐放到食物里,跟其他营养“智”一起摄入。同时,在扶智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志向、志趣教育,再多的知识也可能将无用武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必须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志”“智”双扶双进。

  以解决“等靠要”现象为重点。进入收官阶段后,有的地方“等靠要”现象有如下表现:一是寻求规则外解决问题的现象。在别人的事情上要求“照例”,在自己的事情上寻求“破例”。二是政策认识错误的现象。有的村民认为,现在已经脱贫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可能被马上取消,所以能争的就赶紧争,能抢的赶紧抢。三是错误归因的现象。把不相关的现象联系起来,臆造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错误认识有时会让增收措施跑偏。脱贫攻坚收官阶段开展扶志扶智工作,要敏锐把握“等靠要”现象的新表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

  以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为目标。对于脱贫攻坚来说,“输血”是必要的,但是“输血”不能代替“造血”。要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提升村民自我“造血”的能力。对于贫困村民来说,决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包括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两个方面,扶志扶智举措就是要让他们想发展且能发展,从而使脱贫攻坚的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脱贫攻坚收官阶段的扶志扶智工作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在贫困群众内部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促进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建立扶志扶智的制度体系、文化体系。对于挂牌督战县和村,扶志扶智工作应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对于那些已经摘帽的县,还要做到“四不摘”,改进帮扶的形式,探索扶志扶智的新形式,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

  面向未来,提振必胜信心

  用优异的成绩提振信心,迎接未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政策性工具,通过低保、医保、产业扶持等措施协同配合,使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生活水平获得了大幅提升。一方面,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大显著优势”,要结合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讲清楚政策是怎么来的,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另一方面,弘扬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按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的要求,宣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取得的历史性变化,强化群众对于祖国的热爱,让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成为村民攻坚克难的磅礴伟力。

  用生动的故事打动人心,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的要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让村民深刻感受到他们正在参与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增强自信心、自豪感,用生动典型的事例激发村民干事创业、成才致富的热情和动力,自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融合在一起,提升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要讲好全国范围内和群众身边的脱贫攻坚故事。例如,凿通生活富裕路的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带领全村人民开凿山洞,数年如一日,最终成功通车的故事,感人至深。同时,要把积极建构和防止解构结合起来,防止出现一边搭台,一边拆台的现象。因此,讲好一段故事,可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讲出真实性、科学性和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用光明的前景坚定决心,呈现未来。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当下,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未来,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光明的前景,在扶志扶智工作中,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分步骤实施、分阶段实现的优势,让群众感受到国家发展的每一步都与自己的幸福生活密切相关。发挥好制度的力量、实干的力量。对于“智”的帮扶,要把握好事物发展前进的方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村民提供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的智力帮扶举措。要把扶志扶智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让群众尝到甜头,看到盼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扶志与扶智的三个维度  扶智  扶智词条  扶志  扶志词条  维度  维度词条  三个  三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