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传统文化,只有经过时代化才能真正为今人所用,才能具有不竭活力。否则,只是一堆故纸、束之高阁,一派陈词、无人问津。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历数千年风尘侵蚀而不败,经几十个朝代变迁而不弃,关键是中华民族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尊重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不断推进传统文化时代化,使中华传统文化活力充沛,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了宝贵力量。
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不同,五千年来,支撑和推动中华文明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棵大树,没有夭折过,始终充满活力。关键因素在于,一是根脉不断,二是成长不息,三是呵护有加。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不断时代化。
具体地说,时代化就是既坚守根脉,不忘祖宗,又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满足不同时代对文化的不同需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外在形态,大体经历了炎黄文化初立、西周易学诞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西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重要阶段。这些形态各异的文化,在实践中孕育、在争鸣中创新、在流传中前进、在融合中壮大、在继承中发展,绵延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变化、发展、创新,尽管外在形态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关注角度不同,但其精髓和内核是不变的。如炎黄文化初立时,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开拓创新、以民为本、崇德弘道、法德相济、勤劳节俭、协和天下等元素,始终浸润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其后产生的易学、儒学、道学、法学、佛学、经学、玄学、理学等各类思想文化主张中都有体现;同时又有各自新的思想文化内容的阐述和展示,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又如从西周的易学,到春秋战国的儒学、道学,到西汉的经学,到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到宋明的理学,时间跨度3000年左右,但仁义道德这一主线,始终贯穿其中。中华传统文化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化的背景下,成长壮大,永续发展。
一个时代的主导文化,对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思想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经历几千载岁月磨砺,经过几十个朝代演变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和合一体的形成和巩固,对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的激励,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对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的促进,始终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现象。之所以会这样,其重要的原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化。那么,在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使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不减,始终发挥正能量,始终保持生命力?
一是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现优秀的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历程,多成分的融合,无数代的演变,深层次的积淀,古老博大的传统文化中泥沙俱下,良莠混杂。要使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不减,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留下来,把腐朽的传统文化抛弃掉。如把传统文化中一些封建的、迷信的、愚昧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剔除掉,而把那些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主张、道德观念、创新意识、节俭品质等取出来、用起来。
二是要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用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某一时代的文化,是当时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成果。时隔千百年,必须从丰富的、深厚的、庞杂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出于今有用、于民有利的成分,并将其冶炼、打造、翻新,形成具有时代色彩、具有创新气息的优秀传统文化,用来为现实服务,为人民谋利。近些年来,我们每年举行隆重的祭拜始祖黄帝的活动,召开黄帝文化国际研讨会,国家领导人参加、海内外华人华侨参加、港澳台同胞参加,大家缅怀始祖功德,学研黄帝文化,在“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意识和理念中走到一起,使五千年前黄帝留下的光辉形象和伟大思想,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做到创造转化、创新发展,创建优秀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抓住了使传统文化作用不减、活力不衰的要害。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根据时代要求,对那些现在仍有借鉴价值的思想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激活它们的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传统文化中一些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以增强它们的影响力。这种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做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中体现得十分充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政府、社会和公民共同追求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共同遵循的系统的道德规范,是与当代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追求。它从政府、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要求:政府层面的价值追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价值追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12个方面的内容,很多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据,如富强、和谐、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等。但在内容的具体涵盖上、表达的方式上、认识的程度上,又与传统文化有所不同,我们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对传统文化作了一些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一些内容同样是我们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的补充、拓展、完善,如民主、文明、自由、平等等内容。这样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后,就形成了当代社会共同学习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始终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力量,原因之一是因为在传统文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迎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如炎黄文化、易学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经学文化、玄学文化、理学文化等。原因之二是在传统文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既进入朝廷,成为帝王将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引导;也进入民间,成为广大平民百姓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依托和文化支撑。正因为传统文化在时代化过程中的上下双向进入,才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原因之三是在传统文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注意将时代化与大众化结合起来,从内容到形式着力通俗化、普及化、平民化,使传统文化从书斋中走出来,从书本上走下来,进入百姓的生活与头脑。如宣扬仁、义、礼、智、信传统道德的《三字经》《千字文》等读物的编写和传播,各民族史诗的编纂和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的创作,在这些易记易诵、通俗易懂的作品熏陶下,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地浸润人们心田。
我们党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相信,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化,一定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