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武力与心力的较量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打天下,打天下战争在于得天下、坐江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改朝换代。细分析起来,改朝与换代不尽相同。改朝是某个军事联盟推翻当政的统治集团,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的行为,必须通过军事较量,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流血冲突;换代则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更迭,可以是和平过渡,也可能是军事政变。

  推翻旧政权的行为,在当权者看来是谋逆,必当举兵讨伐之。谋反的一方为了赢得民心,必当正乎其名,打出自己的旗号。历代通行的旗号是为民请命,替天行道。当然,这还只是“通栏大标题”,“个性化副标题”及其花样就多了。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若要面南称孤,总能找到理由。五代十国那些主儿,哪个不是如此。比方说,为迎合世人信奉正统的心理,将领军人物的家世标出来刷眼球。再比方说,为迎合世人迷信异兆的心理,附会天象或是编造梦境起事。还有些扛起替天行道大旗的队伍,或者是遣人在某个地方埋下具有符号象征性、先兆应验性物件,然后故意发掘出来示人,或者是编排几句类似谶语的童谣、民谚教人在坊间传唱等等。总之,心力前导,武力跟进,武力与心力并用。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当然,舆论的真伪与能量取决于这支队伍的性质和信仰,有的长期取信于民,有的只是策应一时之需,能不能达到得天下之目的,就看这支队伍的机遇、决策和能量了。秦末楚汉之争,汉末三国鏖兵,最终得天下的很难说就是得人心的军事集团。刘邦与曹操的负面评价较之对手多得多,可是历史结局又如何呢?

  在我国历史的著述中,“得人心者得天下”似乎已成定论和通则。由于这一信条既是对当权者的警告,也是对民众的安慰,没人会怀疑这一信条的正确性。但当你展开历史的皱褶,细看局部那些斑斑点点,就会发现,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得人心是得天下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就是说,得人心者有望得天下,却不一定都能得天下;不得人心者很难得到天下,但不一定得不到天下。有些人是以血腥暴力打下江山的,有些人是靠蛊惑人心篡夺王位的,有些人是用政变阴谋登上龙椅的,他们起事之初,未必把人心看得有多重,而是找个理由,抢占先机,将天下据为己有,然后再行安民之道、利民之策,推行新政,收复人心,加固立足根基,维护自己的统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有时也诱使一干阴谋家、野心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逐鹿问鼎,顺昌逆亡,篡位夺权。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那些登上帝王宝座的,仁以兴师、德以服众者当不在少数,但也有一些黄袍加身的帝王并非先礼后兵,而是先兵后礼。“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说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影响战争的因素很复杂,天时、地利、人和均可细化,有利因素多且重要因素占据优势的一方往往能够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只要将影响战争的因素加以归纳和演绎,并上升到理性层面,便不难认知古代战争的基本逻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武力与心力的较量  心力  心力词条  武力  武力词条  较量  较量词条  武力与心力的较量词条  
人文精神

 在产教融合中探索跨界治理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当前各项重大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而为更好地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国家拉开了产教融合改革大幕,现代职业教育首当其冲,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