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上午,中央党校研究室青年读书小组开展了一次集中活动,9名“80后”带着自己近期阅读的好书,展开了一场热火朝天的交流。
这样的交流活动,比读书、讲学习、论写作,已经成为研究室青年人的常态。中央党校研究室20多人,“80后”占了一半以上。研究室一直提倡“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这样的氛围中,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同志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研究室党支部于2015年11月成立“青年读书小组”,围绕指定书目和自选书目,不定期开展学习和交流。
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化理解党的创新理论
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懂弄通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青年读书小组的首要任务,也是做好研究室承担文稿工作和决策咨询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大家在这方面花的功夫最多。也有一些同志不满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献,还系统研读了党的十八大之前总书记的一些重要著述。内参编辑处田玉珏谈了她研读《摆脱贫困》的体会。她说,《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至1990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部分讲话和文章的结集,虽然时间已过去20多年,今天读来仍然感受到那种强烈的实事求是和锐意进取精神。尤其是开篇《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是总书记到宁德上任之初,花一个月时间走遍闽东9县132个乡镇之后理出的发展思路。前些日子我们到宁德调研,包括重走下党乡,对总书记当年提出“弱鸟先飞”和“滴水穿石”感触尤深。总书记当年从治理河北正定这样的县,再到治理宁德和福州这样的地市,再到成为一省之长和主政浙江,提出的很多思路和观点,放到今天都是非常恰当和深刻的。可见,总书记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综合处李政谈了读《之江新语》的体会。她说,这本书收录的是一篇篇充满问题导向的短文,短不过二三百字,长不过五六百字,标题都很“亮眼”,既有政策理念的阐述,又有领导方法和党性修养的思考,要言不烦,言简意深。“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要跳出‘三农’抓‘三农’”,讲的是领导工作的眼界;“心无百姓莫为‘官’”“主仆关系不容颠倒”,讲的是领导工作的境界;“抓落实如敲钉子”“既重务实,又善务虚”,讲的是领导工作的方法,如此等等,可以说每一篇都让人警醒。
大家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之前的著述进行互动,都深深感到了总书记思想中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表示一定要把总书记的思想学习好、领会好,提高做好文字工作的本领和水平。
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丰富历史知识、提升历史素养
读史让人厚重。在研究室特别是青年读书小组中,研读历史书、交流读史心得,是一大风景。读史见解各异,有的甚至在微信朋友圈中“论辩”,遇到集中交流更是讨论热烈。
研究一处代江波讲了三本历史书,即张国刚的《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唐浩明的《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和黄钟的《帝国崛起病》。他说,《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以现世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精髓,一大特点是在总结历代兴亡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特别重视领导者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家国兴衰的影响。《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全方位解读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治学从政,他身上诸如内敛、隐忍、执着、勤俭、自律等品质都值得当代青年人认真学习。
研究二处尹晓徽修习的是党史专业,她对历史书“情有独钟”,向大家推荐了金冲及的《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她将这本书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结合起来看,认为通过了解当年两位史学大家为著成党史大作而反复推敲、琢磨的细节,使我们能够理解我们党是如何建构自己历史的,也使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党史。胡乔木盛赞《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讲出了党史的所以然。金冲及的著作则让我们看到了“所以然”的“所以然”,值得反复研读,细致咀嚼。
研究一处苏敬装介绍了他研读《学习时报》连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访谈录的体会。他说,这些访谈实录,自己是一个字一个字读下来的,深受感染。作为“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梁家河的艰苦岁月中磨炼了意志和品格,令人钦佩。青年习近平心系群众、勤奋刻苦、踏实肯干、求实创新、砥砺奋进的优秀品质,为当代中国青年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示范和榜样,也将激励我们永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习领会文章大家毛泽东的文风,着力锤炼业务工作水平
研究室是从事文稿习作的。毛泽东是文章大家,向毛泽东学习写文章,是研究室一项很重要的业务要求。研究室领导为全室收集了一些评点毛泽东文风的资料,并要求全室同志认真研读梁衡的《毛泽东怎样写文章》一书。
综合处朱培蕾说,学习领悟毛泽东的政论文章,学习毛泽东关于文风的论述,感到一篇好文章应该有“三性”。一是思想性。就是文章要思想明确、观点突出。毛泽东说他自己的文章是“血的著作”,是历史事实的记录,确实如此。他文章所展示的魄力、所外溢的智慧、所浸透的与人民群众的深情,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二是逻辑性。毛泽东批评那些写得不好的汇报材料时总是说,这些文章拼凑,没有逻辑,写东西条理不清,文章材料间没有内部联系,可见他对逻辑性的重视。三是技巧性。就是遣词造句的艺术,段落结构的布局,修辞手法及语言风格。毛泽东写文章要求讲究文法、修辞、逻辑,文章要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语言文字要讲究,生动活泼,使人爱看,这些都是对文章形式技巧的要求。
研究二处陈苗谈了研读《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文风四谈》等书籍的体会。她说,写文章应该具备“三有三眼”。“三有”,就是有境界、有思想、有积淀。“三眼”,就是题目要吸引眼球、框架要打开眼界、选材要体现眼光。
综合处胥晴说,我们应该像毛泽东那样写文章,用最简单的话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不是绕来绕去,“犹抱琵琶半遮面”。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接地气的话,这样才有传播力和感染力。
研究一处吴小雪谈了她研读毛泽东文章的体会,认为这种研读“让我们的心弦时时为文字拨动,忽而痛快淋漓、忽而咬牙切齿、忽而忍俊不禁”。她把毛泽东的文风概括为“六性”,即政治性、战斗性、思想性、感染性、创造性、可读性。具体到“战斗性”,吴小雪说,毛泽东的文章有吐字成兵、呼风唤雨的魅力,其中对时局的分析、对战略的部署、对兵力的运筹、对群众的动员、对错误路线的批判、对反动派的嬉笑怒骂,充分展示了一代开国领袖那令人折服的文字驾驭能力。
一场持续两个半小时的读书交流,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盛宴。到了中午12点,大家还意犹未尽。主任林振义点评说,通过这次集中交流,看得出研究室青年同志读书态度是认真的,从读书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也得到了有力的思想提升,这样的活动要坚持不懈开展下去。党支部书记崔禄春表示,青年读书小组是研究室党支部开展青年活动的重要品牌,通过这一平台,大家着力长本事、强素质,在比学赶帮中实现了共同进步。
的确,在今天的中央党校研究室,青年读书蔚然成风,已经成为大家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自觉。青年读书小组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机制:线上建立微信群,大家踊跃推荐好文章、好书目,经常有所交流甚至交锋;线下指定书目,要求大家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并专门开会交流读书体会,室领导参加。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大家以读书促学习,以练笔增本领,以交心促成长,谱写了研究室青年读书学习的交响乐。
这样的交响乐,会在大有庄100号不断演绎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