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哪本著作?”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么问,但法国文化部长芙勒·佩瑞琳竟一时语塞,场面一阵尴尬。她后来才公开坦承,自己除了看一些通告、立法文件和电传新闻外,已经两年没看书了,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也一无所知。《赫芬顿邮报》一位评论员认为佩瑞琳没有及时了解法国文学成就是种“野蛮行径”,他要求这名部长辞职。
因为“已经两年没看书了”,且“在今年10月初,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佩瑞琳曾评价其体现了‘世界人民眼中法国文学的影响力和活力’”——事实是“她从未读过这位广受赞誉的法国作家的任何一部作品”,对佩瑞琳的这般表现,有人提出其应该辞职,这虽值得商榷,但作为法国的一位文化部长,竟然两年不读书,这似乎不可理解,也难以容忍。要知道,对于大多数法国人而言,对法国优秀文学一无所知是不可原谅的,更何况对一位领导和管理法国文化的部长来说,这种行径,难免让法国民众感到很丢脸、很悲哀。
文化部长两年不读书,对属于其分内事的文学不钻研,尤其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迪亚诺的一部小说都没读过,这不能不让法国民众震惊、哗然。毕竟,读书关乎文化部长对分管文化工作的视野、眼光、素质、魄力,读书少、少读书抑或不读书则必然影响其对文化工作的判断决策。
然而,正如一些领导干部在回答少读书、不读书的理由时所说的一样,这位法国的文化部长也是因为“没有时间读书”。作为一国的文化部长,要留有大块的时间专门用于读书,那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工作忙、忙工作,是肯定的;应酬多、多应酬,也是可以想象的。但这并不能成为自己不读书的理由,说到底,领导干部读书更多时候需要挤时间读书,需要忙中偷闲读书。
想起了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这是一位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总统,而且他还是个中国历史专家、中国文化专家。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远胜过一般中国人,完全达到了专家级和中国通的水平。他到中国访问时,有人说隋朝曾有两个皇帝,他纠正说是三个。有位中国领导人说过,谈中国历史没有几个人有希拉克的水平。希拉克是中国青铜器专家,其水平只有大师级的人物才有资格和他对话。在中国的历史博物馆参观,他基本上不听讲解,而是自己当讲解员。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比一般人都要多。在西方领导人中,陆克文是第一个会讲汉语,而且学了中国历史,希拉克则是一个中国通,比陆克文更了解中国。希拉克何以如此,靠的就是读书。要论工作繁忙的程度,当总统的希拉克则定然比当文化部长的佩瑞琳忙。既然当总统的人都能抽出时间刻苦读书,作为文化部长又怎能持“没时间读书”这块挡箭牌来为自己开脱呢?更何况,现年42岁的佩瑞琳要比当年当总统的希拉克年轻得多,精力也还要充沛得多。
其实,对从事领导岗位的人而言,读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读书,事关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思维品质、视野目光、人格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读书对人的影响,对领导干部而言,则更诠释着读书对触类旁通之决策力不断提升、持续提升的意义。对领导干部而言,读书理应是一种工作方式和决策习惯。领导干部不仅要通过读书掌握大量的知识,更要通过读书将知识转换成思想,将自己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各类矛盾错综复杂,面对机遇和挑战,既要靠真抓实干,也要靠过硬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思想家的要求来解放思想、转换脑筋,以哲学家的素养来增强自己的看家本领。如此,我们才能开拓新视野,运用新思维,创造新方法,去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势,坚决啃下改革中遇到的硬骨头,勇于涉过各种急流险滩,从而完成实现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