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破解湖湘文化几个谜

  一、事由--破解湖湘文化也必须剔除"黄河中心论"

  在电脑里找东西时发现了这篇回答,是2004年10月时的事,打开后觉得还有些意义,故特整理出来。事情是一位湖湘文化有爱好者提出了自己的若干问题,发在红网的湖湘论坛上,请大家来破解湖湘文化的几个谜--

  问题的提出。湖湘文化研究论著已经很多了,翻来覆去,对湖湘文化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始终没有谈透。我以为我们不能满足于描述湖湘文化是一种什么什么样的文化,而要深究为什么在湖南会产生这样一种文化,而在别的地方没能产生这种文化?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湖湘文化的真正面目也就浮出水面了。

  我这里整理了几个湖南的文化之谜,请大家来破解,应当有助于湖湘文化的深入研究。

  1、为什么屈原的《国殇》和田汉的《国歌》在悲壮这一点上惊人地相似,而二者都与湖南有关(田汉是长沙人),是不是只有湖南这块土地上才能产生这样的悲剧精神?

  2、为什么湖南在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个成大气的人是道县的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而道县恰好是人类稻作文明的故乡,这二者之间有无关联?

  3、为什么周敦颐在湖南本土没成气候,而在江西才完成他的学术体系?为什么岳麓书院的首任山长不是湖南人,而张栻在他本土又不能开创类似湖湘学派的学术流派?

  4、为什么最先把世界版图(《海国图志》)纳入国人视野、提出开放国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地处内陆较封闭地区的湖南隆回人魏源,而不是处于沿海或中原较开放地区的其他人?

  5、"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绝别诗),话虽如此,但为什么"留"的是湖南人谭嗣同,而"去"的是广东人梁启超?这是否正是湖湘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区别所在?

  6、为什么在封建社会平稳期,湖南出的人才甚少,而到了为近、现代动荡期突然人才蔚起?

  7、为什么清末为封建王朝挽狂澜于既倒的是湖南人(曾国藩),而最后在推翻两千年帝制的斗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也是湖南人(黄兴、蔡锷)?

  8、为什么湖南的人才群都集中在从湘中到长沙的周边地区,明显地形成一条人才带?而与中原文化更接近的湘北和与云贵高原更靠近的湘西南腹地较少?先提出这么8个谜,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都来破解以下。如果你都破解了,你就是湖湘文化研究的权威了。

  这些问题提得很好,但显然也落于历史上的"黄河中心论"窠臼,所以林老跟贴给予看法:

  林老有看法。"说湖湘地区的古文化落后,完全是重北轻南的产物。是曲解"文化定义"的产物。如果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来评定中国文化,那会更惨,因为宋朝时中国还没有基督教文化,那中国在宋以前就谈不上有文化了。我希望大家能看看我的《中国巫傩史》或《林河自选集》等书。其中论述人类的和平基因、开放型基因、创新型基因、世界最早的海洋贸易、世界第一粒人工栽培稻、世界第一陶、世界第一编织品、世界第一船、世界第一字、世界第一篇文学作品、世界第一座土木建筑、世界第一把刚剑、世界第一件铸铁鼎……都出自湖湘。这不叫作文化,又有什么能称作文化呢?"

  "当我住在高楼大厦里面,躺在古典的中式木床上,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种种美食,穿着植物纤维做的衣服,用着铜铁钢等金属用具、陶瓷琉璃等精美食具,用中国的笔墨纸砚绘画写作,享受着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时,却忘记了这些都是湖湘文化对中国和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无知地大谈湖湘的古代文化非常落后,我还算是一个什么人呢?我想,别人骂我数典忘祖,就应该是对我最恰当的评价了。"

  所以我要当时的昆仑网编辑上去宣讲新的文明史源观,关于炎黄问题上了我的一节话语:"炎帝黄帝都不能去指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的几百年或上千年的族猷的称号,在这个过程中,炎部和黄部都同时存在着,或相安无事,或偶有争夺,蚩尤是某一代炎帝的臣子,只是到了特定时代,也就是炎黄蚩尤将发生大战争时代的这一代炎帝黄帝势力发展到了陕西五带,于是战争就在这一带发生了,这样,历史上就造成了认为炎帝黄帝是西戎这样的误解,其实,炎帝黄帝前的盘古、伏羲也是在南方具体就是湖南与两广云贵相交的地方。搞清了这些历史,中华古史肯定要重写,人类文明史也要重写。人类古史要推翻两个中心:一个是以西亚北非为文明发源最早的西方中心论;一个是中国的黄河流域文明发源中心论,还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于中华南方农耕文明的本来面目。过去西方人讲中国人是从两河流域来的或还有埃及、印度说,其实有一点是没说错的,都是同一文明,人也都是一样的,错就错在源头上的本末倒置,四大古文明的源头就是中华古文明,而中华古文明的源头又是中华南方农耕文明。这样,跋整个人类史就一目了然,所有不解之谜都可破译。"

  新文明文化史观林河生平介绍。新文明文化史观的代表人物。是"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源头"课题的最早探索者之一,从巫傩史的角度论证人类文明发端于中华,提出了长江流域的稻作"糯民"、"粳民"正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者的重要观点。临终前还在构思《文明进化论》一书框架,想从进化论的角度阐述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成为遗愿。

  林河,本名李鸣高,侗族,湖南通道人。1957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实践报》记者、《建设报》编辑部负责人、《群众报》文化组长、《湘江文学》月刊编辑、《楚风》民间文学社副主编、主编等;曾任湖南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南省文联研究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吉林长春大学兼职教授、云南楚雄师院荣誉教授等,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林河主要专著有:《九歌与沅湘民俗》、《古傩寻踪》、《中国巫傩史》、《文艺湘军百家?林河卷》等。二O一O年十月四日,林老怀抱遗愿驾鹤西天,享年84岁。

  当时林老还跟贴说,谁能回答这些问题,我尊他为岳麓书院的山长。所以我索性写点回答,就有了下面简短文字。

  二、对几个问题的简单回答

  林老,流波前来一试。

  1、为什么屈原的《国殇》和田汉的《国歌》在悲壮这一点上惊人地相似,而二者都与湖南有关(田汉是长沙人),是不是只有湖南这块土地上才能产生这样的悲剧精神?

  答:关于此问题,首先,两者出现的背景相似,前者也是楚国将亡之时,后者大家更明白。且对屈子来说更为悲壮的是他已被楚国君主所抛弃,在封建国家,做为有思想的臣子是一种怎样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国殇》之悲更带有无可奈何的个人悲剧色彩;后者有新兴的共产党,有将要壮大的抗日力量,《国歌》的悲是奋起的号角!其次,就是正如以有网友从历史的缘源来解释的,楚地自古有反抗精神,楚有三户,亡秦必楚,反抗奋起的另一面不就是悲壮吗?第三,与湖南地方气候、饮食也有关。

  2、为什么湖南在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个成大气的人是道县的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而道县恰好是人类稻作文明的故乡,这二者之间有无关联?

  答:此问题不带代表性,湖南这块地方成大气候的人我断定不会出现得这么晚,正如林河老师所研究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的发端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这样的角度说此命题不成立。我皇皇乎第一代炎帝不就是湖南人?!自古就是"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哩!但我还是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就破了此命题,如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怀素等,毛泽东的书法不正来自此两者之结合吗

  3、为什么周敦颐在湖南本土没成气候,而在江西才完成他的学术体系?为什么岳麓书院的首任山长不是湖南人,而张栻在他本土又不能开创类似湖湘学派的学术流派?

  答:这些问题更不带实质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问题事实的过程搞清了,答案也就出来了。我还是答一下,也许正应了民间老话,"墙内开花墙外香"。

  4、为什么最先把世界版图(《海国图志》)纳入国人视野、提出开放国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地处内陆较封闭地区的湖南隆回人魏源,而不是处于沿海或中原较开放地区的其他人?

  答:这些问题都不是原质问题,还是分析一下。这主要与他的经历有关。一是他中了进士,做高邮知州,鸦片战争时为两江总督幕府,《海国图志》是他在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料《四海志》和历代史志等基础上增补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白了这些,这个问题的提法或答案自然有了分寸。

  5、"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绝别诗),话虽如此,但为什么"留"的是湖南人谭嗣同,而"去"的是广东人梁启超?这是否正是湖湘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区别所在?

  答:这倒是与广东湖南人各自的个性情操有关,说湖南人流血不流泪,在中国近代史上,广东人革命,浙江人出钱,湖南人流血,的确如此。

  6、为什么在封建社会平稳期,湖南出的人才甚少,而到了为近、现代动荡期突然人才蔚起?

  答:此问题其实也可能是个冤案,正确的讲应当是说湖南人在近代以前出的人才相对少,近代以后突兀。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楚国灭亡后,再没形成气候,而政权者当在北,视南为蛮;虽然如此,文化底蕴长存,精气不散,一有外力便又喷发出来,这就是近、现代动荡期突然人才蔚起的根源。

  7、为什么清末为封建王朝挽狂澜于既倒的是湖南人(曾国藩),而最后在推翻两千年帝制的斗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也是湖南人(黄兴、蔡锷)?

  答:这个就是,既然湖南有能量、有人才,而外力又将这些能量振荡了出来,英才出必有所作为,于是重担就落到了勇于承担奋勇当先的湖南人头上,就是这样,时速造英雄,英雄推动历史进程。

  8、为什么湖南的人才群都集中在从湘中到长沙的周边地区,明显地形成一条人才带?而与中原文化更接近的湘北和与云贵高原更靠近的湘西南腹地较少?

  答:这一带其实就是当时的交通水路陆路发达之地、文化发达之地,主要是湘北湘中今长沙、湘潭、娄底、邵阳、还有湘南一带。

  林老,山长就不当了,就当个你的学生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破解湖湘文化几个谜  湖湘  湖湘词条  破解  破解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人文精神

 故宫发现2.8万首乾隆御笔诗

 故宫今日着手整理新发现的乾隆御笔诗,专家表示乾隆诗作众多足以显示其勤奋,惜于质量不高、较为平淡。  日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该院已经启动乾隆御制诗文稿...(展开)

人文精神

 正确理解和大力发展终身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终身教育不仅是个人积累人力资本、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发展...(展开)

人文精神

 机构改革是一场政治考验

 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坚决拥护改革、带头落实改革,是确保改革方案收获实实在在成效的重要保障  1985年军队“百万大裁军”时,当时我所在的部队被降格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