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完全等同起来,又不能完全把二者割裂。如何克服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教条主义倾向呢?出路是有的,这就是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任何一个研究者必须首先面临的理论问题。然而,这一基础性问题在当代却越来越模糊不清。当今世界,几乎所有标榜马克思主义的学派都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常常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出“只言片语”来论证自己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地位,以一种唯我独“马”的姿态来批判和指责其他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虚妄”和“僭越”。
事实上,对于这种“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早已给予了批判。1890年,恩格斯在给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保尔·拉法格的信中,曾经针对当时一些学风浮躁的德国大学生和年轻的作家十分尖锐地批评了种种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行为。这些人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把马克思的一些对他们有用的话,当作标签到处贴,生搬硬套,以此来炫耀自己。恩格斯批评他们说:“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然而他们属于十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可见,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坚决反对把各种虚构、附加、解释强加给马克思的冒牌马克思主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它有没有什么内在的统一的规定性呢?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说学术界还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一种国际性的潮流,即强调要把“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严格划分开来。在这一研究旨趣之下,各种“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的口号不绝如缕。不可否认,文本研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有着基础性地位,它对于正确地还原马克思当年思考的特定语境,弄清它的原始状态和思想实质,客观地把握马克思本人和他的后继者们思想的差别有着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以文本研究为借口割裂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源流关系,就必然会割裂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连续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同质性,甚至为部分人人为制造马克思和他的后继者们之间的“对立”提供了口舌。
事实上,在马克思逝世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中又获得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只是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而不能代替整个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文本研究也只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手段,不能代替其他手段。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深刻地阐明了这一点:“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完全等同起来,又不能完全把二者割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既包括马克思的理论,又包括各个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国别、派别的马克思主义。其中,马克思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源”,马克思主义的各国的后继者们,根据自己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结合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不同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这种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流”。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发源而不断流变着的思想体系,它之所以始终充满生命力,成为各个时代的精华,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植根于实践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随着生活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理论生命体,那么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就是以一种非教条化的、批判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看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而不是把它看成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机械教条。对此,马克思早就指出,哲学不是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恩格斯后来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一再告诫我们:“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也同样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本性就决定了它不是自我观照,而是永远注视现实,关心和研究自己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
诚然,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被教条化的危险和倾向。那么如何克服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教条主义倾向呢?出路是有的,这就是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毋庸置疑,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重大挫折,但这不仅没有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恰恰证明了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不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话,也同样会使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付诸东流,苏联的解体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在中国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魅力。同时,也恰恰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活生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孕育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