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传承百年文脉 讲好中国故事

  核心提示: 电影在我国历经百余年,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表征,肩负着对内弘扬核心价值观、对外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文化重任。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快速崛起,逐步发展为世界电影业的瞩目焦点。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殊时点,在中国电影即将踏上崭新征程之时,传承百年电影文脉,研究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极具现实意义。

  电影在我国历经百余年,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表征,肩负着对内弘扬核心价值观、对外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文化重任。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快速崛起,逐步发展为世界电影业的瞩目焦点。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殊时点,在中国电影即将踏上崭新征程之时,传承百年电影文脉,研究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极具现实意义。

  中国电影学派具有高度包容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创作逐渐形成了一种“学院派”风格。新中国电影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影人之间,存在依托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师承关系。这一生长脉络使几代影人的创作风格构成了必然而紧密的联系,赓续着中国电影的独特气质。尤其以第四代、第五代影人作品为代表的“学院派”创作风格,引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电影艺术与国际电影艺术对话的桥梁。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2011年以来中国电影界掀起了一股“新学院派”电影浪潮,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电影学派是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的概念。它指表现中国电影特定形态、创作风格和精神文化内涵,集电影创作、电影研究、电影科技、电影教育、电影文化传播等内容于一体,对内传承中国百年电影文脉、对外彰显中国独特文化气质的电影文化共同体。

  中国电影学派的基本方向是“活化文化传统,赓续中华美学”。中国电影学派要从民族传统中汲取营养,将中国美学精神融入艺术理念,外化为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影像表达,让中国电影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中国电影学派的主题内容是“摹写时代历程,推动创新发展”。创作根植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通过描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酝酿新的电影精品,提交电影人对家国、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邃思考。

  中国电影学派的科技手段是“前瞻科技革命,锻造工业体系”。工业完成度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先进技术是提升电影工业完成度的强力支撑。先进影像技术正在引发世界文化体系的改革重构。这要求中国电影学派的建立与发展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电影科技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将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电影产业今后在国际电影市场的地位和竞争能力。

  中国电影学派的传播方法是“促进对外开放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电影正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并不断加强引领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的能力。只有不断参与竞争、提升对外合作的能力,学习借鉴世界优秀电影成果,才能不断进步,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打破区域隔阂、种族隔阂、文化隔阂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中国软实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是时代大势所趋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符合党和国家的文化战略方针。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指引。推进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核心价值观,推进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之路、开创新时代中国电影文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国家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提供了良好法治环境。《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国家重点扶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题材电影。《湄公河行动》《战狼Ⅱ》《红海行动》(图①)《空天猎》等现代军事主旋律片,以及《冈仁波齐》(图②)《百鸟朝凤》(图③)等表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作品获得了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的支持。在《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推动下,代表主流文化的中国电影学派承担起对内塑造主流价值观、对外展示中国形象的任务,这也是电影产业法治化发展的题中之义。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超过北美,内地综合票房已经达到202亿元,跃居世界第一,创下新的单市场单季度票房世界纪录。其中,国产电影票房高达150亿元,占比74.2%,民族电影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电影进入黄金发展期,延续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整合产业发展与文化价值,传播中国美学文化,构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影学派,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是促进电影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根基和动力。电影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创造力的竞争。中国电影可以海纳百川地吸引世界各地优秀人才,但无论作为其中核心的创作人才,还是一般性专业人才,主体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培养。因此,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既是我们培养电影人才的遵循,也是目标。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机制,聚焦人才成长,形成人才梯队,充分发挥电影人才在建设“两个一百年”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能够弥补电影创作和研究短板。中国电影不仅要做大市场,更要向世界塑造中国形象,表达中国价值,让电影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在电影创作中,将电影思维和电影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经验融汇共聚,展现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进而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代表作品,尚有一定的开拓空间。电影研究近些年来在理论、方法论方面受到西方话语的影响较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关照不够。从自身历史和经验中吸收营养、构建独立的中国电影学派,成为我们解决自身发展诸多问题的必要尝试。

  民族气派、国际视野和开放格局

  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在创作研究、学术理念和研究团队建构方面强调的是民族气派、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格局。

  创作研究将以当代中国人的审美诉求和时代精神为导向,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电影创作与理论研究中体现文化自信,对内扎根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理论体系的建构需汲取中国古典美学、中国艺术传统的养分,借鉴中国诗歌与绘画美学、中国古典文学叙事美学,结合中国的影戏传统,不断探索中国电影美学的基本规律。

  学术理念需要在国际化、多元化的学术视野下,强化跨地域、跨学科、跨类型、跨题材的开放性研究。中国电影需要冲破地域与文化的限制,根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表现具有人类共同情怀和中国现实性的故事题材。创建自己的表达方式,用全世界通用的视听语言向全球观众生动讲述中国好故事,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公信力与感召力,让带有鲜明中国文化气质的电影作品融入国际文化潮流。

  队伍建设要吸纳全中国甚至是海外的对中国电影发展有抱负、有能力的专家学者,形成聚合力。有效整合国内外的精干研究力量,组建一支开放性的研究团队。以中国电影学派为线索,形成建构美学体系、工业体系、思想体系的三位一体的研究团队,加强对青年学者的培养和团结。解决中国电影教育在新技术探索、人才培养、教育推广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探索符合新时代语境的中国特色电影教育新模式,以培养新时代电影创作型和研究型人才。

  技术上采用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打破电影圈的概念,利用任何可为创意决策提供帮助的艺术及技术手段,逐渐消除前期和后期制作之间的界限,消除部门之间的壁垒,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之间越来越广泛的合作,开创交叉融合、开放包容的电影技术体系。

  当前电影界已经达成共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是为中国电影文化传承创造完整体系,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一条最佳路径,为世界电影的发展繁荣提供中国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影文化建设必将呈现新的局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传承百年文脉 讲好中国故事  文脉  文脉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传承  传承词条  百年  百年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人文精神

 萱花母亲意象的衰微与重建

 文化是一种符号的构成,符号承载着文化内涵,是文化的可观赏形式。我们以匾额上的萱花母亲意象为例说起,看一种文化是如何从发展、繁荣走向没落的,而在当下又该如何来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