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张晓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2013-2015)》(以下简称《方案》)和《深圳市2013年改革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都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重点。深圳未来的文化体制改革要做好“人”这篇大文章,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汇聚方方面面的人才,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着眼于人的思想解放,着眼于人的潜能发挥,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着眼于人的文化权益的实现。
改革既全面推进又重点突出
张晓林:《方案》和《计划》的出台是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的重要改革举措,是应运而生、顺势而为,正当其时,贯彻和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布局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和要求,也贯彻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时对深圳改革发展寄予的厚望。
总体来说,两个文件把全面与重点结合得较好,既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又突出改革的重点,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领域的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统筹谋划,提出了相应的路线图、时间表,同时又重点阐述了重点环节的改革,系统性、前瞻性、协调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两个文件对当前改革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没有回避,对深圳现阶段发展和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冷静深入的思考,为突破改革的难点和阻力,作了必要而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
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深圳特区报:自200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以来,深圳文化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方案》也对文化体制改革作了重点部署。你认为,深圳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应关注什么?
张晓林:因为先行先试,深圳较早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10年前率先提出“文化立市”,2011年又提出“文化强市”战略。但深圳要实现新一轮文化大发展同样会面临较大压力,也要破除妨碍文化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我始终认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有问题引导的,也就是说,是中国特有具体实践引导的。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同样要突出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让实践说话。深圳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倒逼”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
深圳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一直受到全国和国际的关注,始终是在用“两条腿”走路,一是通过文博会、深圳文交所等,抓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二是较早提出群众的“文化权利”,大力构建深圳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文化福利均衡化发展,让老百姓享受文化实惠。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深圳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所以,让老百姓说话,是文化体制改革乃至所有改革都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老百姓认为深圳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老百姓最关注最盼望的又是什么,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重点就应该是什么。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凝聚最大共识。
要着眼于“人”提升人的素质
深圳特区报:你曾说,改革发展的客观进程,越来越突出人的作用、人的因素,也就是说改革既要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深圳的文化改革发展是不是要更多关注人的因素、围绕提升人的素质做文章?
张晓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还在不断推进,但发展的持久强劲动力,正在从人的外部转向人的内部,从人的外部世界的资本、资源转向人的内部世界的知识和智力,从物理机械力量转向文化信息力量。一句话,人的内在素质的高低,影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着眼于人的思想解放,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因素越突出,对文化的需求就越大,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景也就越宽广。希望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营造和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浓厚文化氛围,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应该说,这既是文化发展的成功之道,也是文化改革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