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强调立足根本、全局和长远把握各种关系并制定战略策略,构成了战略思维的哲学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从战略的高度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战略思维,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鲜明标识,也是我们党历来重视的思维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战略思维提到“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的高度,深刻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会用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谋划事业、推进工作,不断提升战略思维的能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是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事实充分证明,战略思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迈上新台阶重要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明确笃定的战略目标
战略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战略目标,即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总体目标和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长远目标。对于治国理政而言,战略目标构成了战略思想得以有效施展的认识前提。我们党的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和笃定,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最伟大的梦想。
之所以说这一战略目标明确,是因为它包含伟大梦想和伟大事业两个基本维度。其中,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规定了治国理政的美好愿景和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规定了通往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围绕中国梦这个总目标,我们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本身既是宏伟的战略目标,同时又构成了中国梦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是对长远目标条理清晰的细化和分解。党的十九大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又对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作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使得战略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加具体的时间表和清晰的路线图。
之所以说这一战略目标笃定,是因为它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目标内核,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战略方向,从根本上规定了治国理政的战略定位、战略使命、战略愿景。
统筹协调的战略部署
明确了战略目标,就要筹划战略部署。战略部署是围绕战略目标制定的总体性战略安排,它既包括对战略实施领域的规定,也包括对战略推进方式的谋划,是关于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的整体方案。在战略部署上,我们党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成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顶层设计。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战略实施领域的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只有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产生综合效应,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尤其是在改革涉入深水区的今天,任何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全面考量、协调推进,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使改革形成合力,而不能畸轻畸重、单刀突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战略推进方式的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四个有力抓手,聚焦重点领域,既重视发挥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同时重视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以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由此可见,无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贯穿着整体观、系统观和全局观,既注重整体推进又强调重点突破,典型地体现了统筹兼顾、综合协调的战略思维。
与时俱进的战略理念
战略理念是战略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贯穿于战略活动之中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任何战略活动的背后一定是以深层次的价值理念为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部署的落实,必须以相应的战略理念配合。对于治国理政而言,最重要的战略理念就是发展理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名言“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来深刻阐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我们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围绕这五个关键词进行了一系列政策部署。例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从“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几十大类、上百条政策举措。针对发展质量较低和动力不足问题,新发展理念强调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针对区域、城乡、产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理念强调下好全国“一盘棋”;针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和局部利益的问题,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牢固树立将环境视为民生、绿水青山视为“金山银山”的长远观和整体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针对开放格局不全面和开放水平不高的问题,开放发展理念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提供中国方案;针对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性仍有待提高的问题,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推动改革成果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由此可见,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的,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特征,其核心要义就是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这一与时俱进的战略理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抓铁有痕的战略执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战略执行就是将战略规划落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确保其实现的过程。治国理政不是纸上谈兵,再美好的蓝图愿景、再周密的战略规划,都需要高效的执行能力才能落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战略的执行和战略规划的落实,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出现“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层层抓落实”“一项一项抓落实”“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不懈抓下去”等提法。
我们党对于战略执行能力的提升是从制度和人事两方面着手的。在制度方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科学配置权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专项督查等各种形式的过程性监管、严格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建立健全奖优惩劣的制度等举措。在人事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
战略定力是对战略目标的自信、意志和毅力,是战略实施的动力源泉。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等错综复杂形势,只有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才能头脑清醒、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否则就容易一叶障目、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甚至随波逐流、进退失据。
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思维特征,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出现的三个高频词——信仰、信念和信心之中。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保持战略定力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因为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其次,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战略定力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作为凝聚共识的旗帜已经渗透进战略定力之中,并成为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力量源泉。最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是战略定力的核心内容和直接表达,它集中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之中。■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