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考察西安博物院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博物院(馆)在履行好保护管理文化遗产这一基本职能的同时,还要深挖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公众教育让文物活起来。这是博物院(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创新文物展览讲解方式。随着观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文物展览讲解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创新文物展览讲解方式,把展览主题和展品内涵以观众最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需要“让文物说话”,即让博物院(馆)的展品面对观众“说话”。这包括牌板说明、陈设形式、色彩衬托、音乐氛围、形体复原、图表阐释、数字媒体、讲解服务等。任何主题的文物展览,都应将内容与形式统一到揭示文物自身信息与历史信息上,用一系列“文物语言”还原一段历史,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场景氛围,让展线上的实体元素与虚拟元素都围绕展览主题,以适当的方式诠释文物这个主角,让观众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历史故事和古人智慧。同时,可以借助网站、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传播知识信息,让观众在电脑前、手机上就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利用好沉睡的藏品资源。长期以来,国内博物院(馆)藏品中只有少量用于陈列展览、借展交流、学术研究,大量藏品常年存放在库房里。如何唤醒沉睡的藏品,让其学术、文化、文创等方面的价值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是文博系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前,社会各界对利用博物院(馆)里的藏品资源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从事学术研究时,需要从文物中寻找古代社会的信息;影视、文学、艺术领域涉及历史题材的作品,需要文物作为还原古代生活面貌的物证;正在兴起的文创经济,需要从文物中掘取素材;等等。文博系统应秉持服务社会的理念,以真实的文物为基础,通过学术研究、影视作品、文学创作等途径,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与各需求方开展合作,促进文物资源与智力资源有机结合。推动博物院(馆)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常态化,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鲜营养的文化大餐不断呈送给公众,让文物走出博物院(馆),来到人们身边,贴近大众生活,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物合作服务文化交流。博物院(馆)之间的展览交流、文物合作是国内不同地区和国际上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推动国内不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地域辽阔,通过博物院(馆)之间的展览交流、文物合作,让人们感受异地文化,对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都有着积极意义。在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博物院(馆)之间的展览交流、文物合作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对外文化交流形式,可以展示我国文化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架起我国与世界各国沟通了解、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桥梁。实践证明,文化的影响力更持久、更广泛、更深刻,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