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即“九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九条指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关于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这是辩证思维的典型体现,对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特别是开展方法论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相结合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相结合”的方法,实际上总结的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统筹兼顾”的做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中央经常讲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条腿走路”等的更为具体的概括。循着这样的思路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有这样几个“结合”值得关注:
第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一直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严格党内生活,使党内始终充满活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艰巨复杂的改革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邓小平明确地说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纵观历史,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才能确保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增强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中国经济曾长期以超过1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稳步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目前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这一切要归功于把“三个有利于”当作衡量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判断标准。日子过得好不好,是人民对一个政府或一种建设方案评价的最感性的标准,关系着民心向背。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却能够不断地取得成功,与在改革过程中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有重要关系。对于一个执政党,人民只有切实感到在其领导下生活得越来越好,才会坚定地支持和拥护。因此,在实际上,而不是在口头上,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使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加强,是执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要诀。
第三,尊重知识与尊重劳动相结合。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不但表现为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而且还表现为实现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和专业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其中所体现的是对劳动的尊重,是按劳分配的真实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40年来,改革开放之所以在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与对知识和劳动的尊重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和劳动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两个车轮。
第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与培育社会组织相结合。国家治理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提高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素质和本领,提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工作能力,才能形成先进的国家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社会组织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中介,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之后,社会组织结构开始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经济组织和民间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相统一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相统一”的方法,强调的是两点论中的不可偏执这一层意思,两点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点,而是统一的两点,既可能体现在空间上的展开,又可能体现在时间上的推进。按此来看,40年的改革开放至少有这样一些“相统一”。
第一,维护社会稳定与渐进改革相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外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但是,稳定并不是停步不前,而是要不断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社会的真正变革是一点一滴的,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这样,先由农村改革开始,进而推进到乡镇企业,再到城市的改革;先搞好经济体制改革,再逐步推向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先从4个特区的开放开始,进而推向沿海14个城市,再推向全国。渐进改革的关键是“进”,在大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地向前推进,并且这个“进”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全方位的“进”。
第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以德治国是中国的传统,其真谛在于使当政者通过正心诚意的修养形成一种内在约束,从而有所为有所不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为法治实施奠定文化基础。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和有效的德治系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同时也是一种诚信经济,离不开道德。法治与德治必须齐头并进,互相补充。
第三,独立自主与融入世界相统一。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不仅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还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学习、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1978年以后,中国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战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世界的联系,逐步参加到经济全球化中,有效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等,在全球竞争中趋利避害,努力实现互利、普惠、共赢。如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日益对全球事务产生影响,在国际机制的补充和完善及处理重大国际事务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三、相促进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相促进”的方法,从矛盾运动产生的动力角度揭示了40年“巨变”背后的驱动力,尤其是指明了前进过程中的“双引擎”方法。据此可以发现,40年的改革开放中,这样几个“相促进”尤为值得关注:
第一,思想解放与实践创新相促进。从人类发展史上看,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启动,就是缘于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及思想解放运动。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由此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联起来。同时,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不断创新实践的历史。“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闯,干起来再看。先有实践后有思想,与先有思想后有实践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逻辑。邓小平曾指出,“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新情况”“新问题”曾是最常见的两个用语,充分体现了实践创新产生的结果。40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思想解放与实践创新互相激荡的历史。
第二,学习与创造相促进。学习是创造的必备工夫,面对西方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及理念,向发达国家学习成为一种共识,40年来,中国走了一条引进、模仿、吸收和创新之路。其中,最典型的体现之一是“863计划”的制定实施。“863计划”因发展高技术研究的建议和批示时间在1986年3月而得名,确定之初主要是瞄准和跟踪世界前沿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后来,“863计划”逐渐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创新跨越的战略转变,在许多领域抢占了技术制高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必须把学习和创造结合起来才能创新发展。
第三,理想与现实相促进。改革开放以来,在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下,中国更加注重从现实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来进行改革和发展,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没有理想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撇开人民现实需要的政党也不会取得成功和发展。理想和现实相互激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就曾指出,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文中,他也特别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实际上,上述“相结合”“相统一”“相促进”的方法,就鲜明地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这显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精湛地高度概括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总体性框架性的方法论。
回顾过去,重在指向未来。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夯实了一个民族近百年复兴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方法论,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更新更好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