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事业的新期待,凝心聚力育新人,求真务实谋发展,奏响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奋进曲。
1.深刻认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坚持办学方向“航向标”。方向决定前途。办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抓住人才培养“根本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因此,要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优秀人才。
走好内涵发展“康庄道”。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2.7%增长到2017年的45.7%,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并向普及化迈进。如何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坚持和贯彻高等教育的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一流的标准和意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就必须坚决破除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顽瘴痼疾,进一步推动高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深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推进上述各方面的综合性、协同性、系统性改革,打好深化改革创新的“组合拳”,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为“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
2.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建发展和和谐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学校高层次人才总量大幅提高,“杰青”“青千”“青拔”等入选人数位列全国高校前列;武大学者连续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发表高水平成果;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在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内地高校第六;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七,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在全球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中所处的位次全面提升。
武汉大学是一所深深烙印着红色记忆和爱国传统的现代大学,是一所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高等学校。国立武汉大学创立之初,提出了“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办一所具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的办学理念。20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率先推行一系列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学校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更加崇尚学术、更加尊重学者、更加关爱学生、更加追求卓越。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期,武汉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国家队”第一方阵,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到2023年建校130周年之际,学校综合实力将努力进入世界大学前200名,初步建立起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3.奋力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夯实优势,补齐短板,致力于“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使优势学科、优秀教师、优质资源、优良环境全面汇聚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大力促进内涵式发展,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奋力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首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立身之本。要更加关爱学生,在“六个下功夫”上做好文章,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涵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入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三支“主力军”,走近学生、关爱学生,推进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二是建设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教40条”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和“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教育理念。实行“三学期”制,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通识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质量,加强学科、行业前沿类和跨学科课程建设。设立本科教学“责任教授岗”,打通高水平科研师资链和教学师资链,激励高水平教师全心投入教学。三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生教育。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打造一支德学双馨的导师队伍。抓实培养环节,严格过程管理,统筹课程建设,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加强高精尖急缺人才培养,提高学位授予标准,提升学位授予质量。
不断提升三大能力。一是全面升级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高端引领、育引并举、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健全“一流标准、国际接轨、武大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突出价值引领,抓紧抓严师德师风建设;对标世界一流,建强建好高端人才队伍;强化人才先导,落实落细人才服务保障;加强制度供给,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推进三级评审制度,克服“四唯”倾向,筑牢筑实人力资源基础。二是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不断增强创新引领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质量评价为导向、以标志性成果为中心、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促进大数据、大健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建设基础强劲、高峰汇聚的自然科学,推进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鼓励支持重大原创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以重大平台凝聚和培养一流人才,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产出重大原创成果。三是全面优化学科布局,不断增强发展支撑力。立足前沿服务需求,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和基础学科建设步伐,实现从学科高原向学科高峰的整体跃升。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世界一流学科(群)领军计划”“一流基础学科振兴行动计划”“生命医学学科腾飞计划”“战略前沿学科发展计划”,建成高水平学科体系。
不断优化三大体系。一是全面提升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大学治理体系。坚持教授治学,完善学校、学部、学院三级学术治理体系。坚持按章程办学,建成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一流评价和激励体系。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强化学院目标管理和周期考核,引导学院聚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发挥学院和师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全面创新深度合作模式,不断优化开放办学体系。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交流合作。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彰显学校优势的国际学生培养模式。加强国别区域和重大问题研究,推进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以科研创新和知识创造引领发展。积极凝聚各方力量,提升校友工作对学校中心工作的贡献度。三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基本建设力度,优化调整校园用地格局,推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文明美丽、平安和谐校园。推进校地联动,打造“湖山共美”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建设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最美校园”。
再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关键在党。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好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委的主体责任,结合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导向和政策导向结合起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和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