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还原《红楼梦》深处的经济世界

  明代的黄瑜在《双槐岁钞》里讲了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说弘治朝的两位阁老——海南丘濬和洛阳刘健,前者学富五车、手不释卷,却被后者讥讽为“有一屋散钱,只欠索子”。丘濬也毫不退让,说刘健“有一屋索子,只欠散钱”。刘健听后“默然甚惭”。

  散钱和索子,其实都是比喻:散钱比喻的是零碎分散的文献资料,而索子则比喻串联起资料的思想。具体到《红楼梦》的研究,百余年来,无数根索子串联起红学的散钱,而读到陈大康先生的《荣国府的经济账》,窃以为是用经济这根不寻常的索子,串联起了贾府一地散钱的一个重要创获。

  经济问题,正如陈大康先生所言,在小说中“只是以零散的形态呈现,并没有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将满屋散钱贯穿于一条索子,这非常考验研究者的能力与水平。陈先生从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黛玉的家产问题开始,直至讨论到经济制度与管理机构,8个经济话题一一展开。其所依据的主要材料,其实就是小说的文本。他通过缜密深厚的文本细读功夫,提炼、抽绎出旁人匆匆略过的内容,进而拼凑、还原一个近乎完整、可信的《红楼梦》经济世界。

  在这样一个经济世界里,许多问题都是我们“红迷”在阅读过程中可能留意,但旋即放下的。所谓“放下”,存在几种情况:一种是我们觉得很有意思,但没有去费功夫考究的,例如黛玉家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乌进孝缴租的租单到底说明了什么,等等;第二种是我们匆匆看过,忽略掉的那些误以为与小说主题无甚关系的经济细节,例如荣国府的马棚、车轿房、针线房与浆洗房等;第三种则是阅读过程中根本没有留意,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最明显的是一个例证是陈大康先生用数章篇幅讨论的李纨在荣国府中的经济地位问题。这三种情况,其实都是我们阅读不细致、思考不深入导致的。陈先生用文本内外的证据引导我们层层深入,打开了隐藏在文本深处的经济世界。

  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论证很多,例如讨论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的财产问题,陈先生特别提出了史家惯用的“不书”的写法。他通过分析《金瓶梅》蔡御史的行为,和史料中曹寅、李煦家族担任巡盐御史的做法,反推出林如海在盐政上的收入,很有说服力。同时,他还结合文本中贾雨村与林如海的交往,来说明林如海其实是一个人情练达、熟悉官场潜规则的人,以此来证明其本就厚实的家底在盐政任上变得更为丰厚。这些论证鞭辟入里,发前人之所未发,给红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能够完成这样一部体系完整的《红楼梦》经济问题研究专著,陈大康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其一是他出身数学系,对于数字有着天然的敏感与兴趣;其二,则是他肯下苦功夫,在开始阅读《红楼梦》时,曾数百遍地进行“捺字点数的统计工作”。要知道,聪明人肯下笨功夫,往往能够取得很大的成绩。在思想方法上,他给我们后学的启示在序言中已经讲明:“对那些似乎游离于情节主干外的描写的熟悉,是本书能够成稿的前提”,若要追问此“熟悉”的由来,“那就又回到本文开始时所说的捺字点数的统计工作”。统计当然不是文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但当它能说明问题,将研究向前推进之时,也就成为了利器。

  行文至此,奉上我对这条经济索子上的一枚散钱提出的一点儿保留意见。李纨可能是金陵十二钗中存在感比较低的一位,因此我们对于她的一举一动似乎不很关心。她在小说中自始至终没有跟婆婆王夫人说过一句话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不是陈大康先生指出,一般人可能很难留意到。曹雪芹笔法细密,为人称道,这样的描写绝非疏忽,很可能是有心所为。陈先生抽丝剥茧地为我们分析出李纨与王夫人隐含着的掌家权之争,并就此认为“倘若让李纨管家,一旦贾政去世,贾政这一房的家主就必然是李纨所辅佐的贾兰,到时王夫人与贾宝玉这对母子的地位势必急遽下降”。换言之,李纨和贾兰的存在,实际上威胁到了王夫人与贾宝玉的根本利益,因而王夫人与李纨婆媳不睦。

  陈先生的结论得到了部分研究者的支持。他的分析过程,从李纨与王夫人不同的身世背景,到婆媳不和背后的家族利益之争,也是层层推进的。不过,细读《红楼梦》,小说中似乎也有一些反例。最显豁的一例是第三十三回,王夫人看到宝玉挨打之后,“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由得大哭:“苦命的儿吓!”小说接着写到:“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引得在场的李纨也失声痛哭。这些描写,当然有多种阐释的空间,但在王夫人心中,长子贾珠的地位很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在分析过程中,陈先生使用的材料里有贾母说李纨“寡妇失业的”,这样的词语可能是偏正短语,强调的很可能是“寡妇”的一面,未必指的是失去所谓的“掌家之业”。若此二例,窃以为有可商榷之处。当然,李纨和王夫人的关系确实是荣国府中人物关系的重要一对,陈先生的发现可能会开启新的研究领域。

  在全书的最后一章,陈先生归纳了《红楼梦》中提出过的三种解决荣国府经济危机的方案,尖锐地指出:“它们都未能触及农奴制生产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的矛盾,因而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荣国府的经济危机。”事事按“旧例”,最终不仅不能挽救即将倾颓的大厦,而且还会激化贾府内的各种矛盾。本书在深入研究了荣国府的经济问题之后,总结抽绎出了“食尽鸟投林”的根源,可谓高屋建瓴。陈大康对于贾府经济体系崩溃原因的探索,不仅使我们对小说的理解更为深入,也具有明清经济史和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还原《红楼梦》深处的经济世界  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还原  还原词条  深处  深处词条  经济  经济词条  世界  世界词条  
文化体制

 中国的写诗传统

 不久之前,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上所写的“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引起人们热议。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中国国内疫情趋于...(展开)

文化体制

 德法共治的基本要求

 法律和道德因其各自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国家治理中有其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只有紧密结合、协同发力,实现德法共治,才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