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语言要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大贫困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力度。“十三五”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国家语委多次发文,基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将语言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今年初,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联合印发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强调指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并从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具体措施等方面为我国推普脱贫描绘了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吹响了语言扶贫攻坚战的号角,为深度贫困地区语言助力脱贫攻坚,推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增添了新动能和政策保障。

  深度贫困地区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地处深山沟壑,交通不畅,信息闭塞,长期与外界隔绝,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很多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低,不懂普通话,语言沟通不畅,导致思想闭塞、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不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较为严重,精神贫困问题凸显。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重视推广普通话对于提升深度贫困地区“造血”能力的基础性作用。

  语言不通往往是移民或者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的首要制约因素,语言交流障碍也逐步成为劳动力在市场上流动的主要制约因素。国际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表明,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认知工具和交际工具,国家通用语言的习得和掌握,有利于个人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劳动报酬,对于个人信息的获取、创新素质的提升、劳动力的跨域转移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内一项关于劳动力跨方言流动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方言大区之间,方言距离每增大1个层级,劳动力跨市流动的概率会降低3%左右。进城务工,尤其是跨省、跨地域到东部或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高额收入,是贫困户改变贫困面貌最直接、有效、可持续的途径,往往被地方政府视为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低,“不懂普通话,不好找工作”是其不愿外出务工的关键缘由。因此,推广普通话无疑对于加快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增强其在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就业能力,进而增收脱贫致富,拔掉“穷根子”,推进脱贫攻坚具有基础性意义。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是一个国家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工具,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手段。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之后,社会文明程度将越来越影响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前,贫困人口精神贫困问题凸显,他们脱贫的主动性、主体性不够,内生动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谈到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时指出,“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深度贫困地区长期封闭,同外界脱节。有的民族地区,尽管解放后实现了社会制度跨越,但社会文明程度依然很低,人口出生率偏高,生病不就医、难就医、乱就医,很多人不学汉语、不识汉字、不懂普通话,大孩子辍学带小孩”。可以说,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培育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学习能力和生产、经商技能,提高教育文化程度,加深对国家政策方针的认识,进而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情感认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助力精神扶贫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正是国家文化魅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语言差距所代表的区域文化差异是影响创新技术、制度的扩散的要素之一。国内关于汉语方言距离与区域经济差距、制度与技术扩散等之间关系以及方言的资源配置效应文献研究表明,以语言距离作为测度的文化差异通过影响信任和沟通、阻碍制度传播等因素阻碍技术扩散,最终影响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且在同等条件下,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外来移民人口比例能削弱文化差异的阻碍效应;方言上的不同显著增强了相邻两县间的资源错配:平均而言,方言不同的相邻两县间生产率差距比方言相同的相邻两县间高出4.7%左右。这些研究成果从语言视角解释了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验证了推广普通话对于提高市场资源效率的积极作用,也充分论证了推广普通话、提高教育水平可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隔阂、偏见、误会,消除技术传播的障碍,进而促进深度贫困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招商引资、资源流动、产业发展等,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积极作用。

  当然,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必须兼顾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尊重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自由。语言分为人类语言和民族语言。人类语言是人类共有的、普遍的;民族语言则与一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特征相联系,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因此,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是创造性地发展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保证。扶贫干部也要学会使用民族语言或方言,以方便和当地居民沟通、交流,获得其认同,进而更加高效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语言要素  脱贫  脱贫词条  贫困地区  贫困地区词条  要素  要素词条  深度  深度词条  语言  语言词条  
新闻出版

 学会用经济学的智慧看世界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账本里的中国》一书付梓出版,许德友教授用经济学家的眼光和智慧,用小小的账本叙述让我们深刻体味了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展开)

新闻出版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书评

 我喜欢读书评,也喜欢写书评。本着以文会友的原则,我写了这么多年的书评,批评了不少著作,我没有得罪什么人,而换来的是更亲切的友情。这样的一种做法,其实也是中国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