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各地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不断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就业困难人员顺利在家附近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又有工资拿,又能就近照顾老人;特困户老人受到特别照顾,有送上门的生活物资、防护物资和临时救助金;农村不稳定脱贫户给安排公益性岗位,小微项目有支持,降低了返贫风险。
鹤岗工人王猛:
“找到新工作,就在家乡好好干!”
早上7点,王猛到离家不远的兴安台南桥上车点,搭乘公司的通勤车,半小时后,他到了黑龙江北三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分割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王猛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鹤岗人。3年多前,在浙江打工的他接到老家电话,父亲因脑梗住进医院,他赶紧辞去工作返回老家。此后,王猛将大部分精力用在照顾老人上,其间打了几份零工,但因自身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不能长久,收入始终没有保障。
去年底,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病情逐渐缓解,王猛深感欣慰,却也犯起了难,“我就是高中学历,也没专业技能,本来想着等过了年去找活干,偏又赶上疫情不好找工作。”这时,发小给他推荐了名叫“鹤岗就业”的微信公众号。
“我关注之后发现上面的就业信息挺全,不少公司在招工,还有一个联系电话,说是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电话咨询。对方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之后,就给我推荐了现在的工作。我是3月13日打电话咨询的,隔天就正式入职了,没想到能这么顺!”王猛说。
王猛关注的“鹤岗就业”是鹤岗市就业局创办的微信公众号。“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我们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传播手段,围绕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就业集中发力,在公众号上面公布我们办公室电话,科里6个人都会接听,第一时间为求职者提供服务。针对前来寻求帮助的城市就业困难人员,我们会逐一登记信息,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还会打电话回访。”鹤岗市就业局市场科副科长温博舒说。
温博舒介绍,今年鹤岗市共开展网络招聘活动20次,提供就业岗位11412个,求职人数2208人,签订就业意向人数1439人,有469人已上岗。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交通限制及企业复产缺工的矛盾问题,市里还组织了绥滨、萝北两县专车“点对点”把招聘人员送到工厂去,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入厂门”,既保障求职人员身体安全,又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
“我们按计件发工资,这个月工资能拿4000多,听老员工说,熟练了之后工资五六千都没问题。现在老人病情缓解了,我又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公司给交五险,提供通勤车,还有一天三顿饭。老家物价低,生活上挺宽裕,又能照顾父母,以后不琢磨去外地打工了,就在家乡好好干!”提及未来,王猛充满希望。
福州特困户温细娇:
“多亏了政府和大家的帮助,基本生活不用愁!”
“温阿姨,最近米面油都吃完了吗?口罩还够吗?”
下午3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开元社区党委书记郑巧汀敲开了社区特困户温细娇的家门。
“都够都够,社区上次送的大米还没吃完,我又不怎么出门,口罩还没拆封呢!”有人到访,温阿姨显得有些兴奋,赶忙找出凳子请来客坐下,满面笑容。
今年78岁的温细娇,已经在政府安置房里居住了20多年,一直和丈夫林学风相依为命。去年6月丈夫因病去世,温细娇从此便成为无收入、无伴侣、无子女的孤寡老人,福州市及时将她列为特困人员,每月发放救助金1075元兜底供养。“保证温阿姨不愁吃、不愁穿,不与城市生活相脱节。”福州市民政局局长王振松说。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障像温细娇这样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
“问题想在前面,救助走在前面。”福州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确分类施策,对特困人员直接给予临时救助,持续推进送生活物资、送防护物资、送基本药品、送疫情防控资料等“四送服务”。
通知下发后,街道和社区人员扛着大米、拎着油醋,将700元临时救助金送到了温细娇的家,“您别出门,有啥事打电话叫我们就行!”社区书记郑巧汀一再叮嘱。从此,每周两次的上门探访与协助消毒,成为开元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固定“打卡”,每日一次的电话问询和实时情况日报制度,使社区、街道、市里的民政系统每一级了解温细娇的生活动态。
提米面、送口罩、问寒暖,每一次工作人员上门探访,温细娇都高兴:“能和年轻人说说话,生病还有医院帮扶……”福州市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积极参与社会救助,而对口帮扶温细娇的正是福州市中医院,每一次生病的细心呵护和医药保障,让她倍感温暖:“多亏了政府和大家的帮助,基本生活不用愁!”
德阳不稳定脱贫户龚泽文:
“好日子还在前头等着呢!”
低山丘陵绿油油,剪着柑橘的枝,44岁的龚泽文心里美滋滋。
“听第一书记说,月底前村里帮助的1000元养鸡项目就要到位了”,说话间龚泽文指了指庭院旁的鸡圈,“到时候圈里就又满了!”
龚泽文是四川德阳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人,过去是个贫困户。龚泽文和67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家里主要靠5亩地过生计。但这几年情况不一样了。“在村里帮助下,龚哥家整修了老房子,买了三轮车,收入越来越多,2016年就脱了贫”,第一书记刘运沅自从2017年来到村里,眼见着他家日子越来越好。
好光景却因为疫情受到影响。多年类风湿关节痛,龚泽文没法外出务工。原先的三轮车拉客生意,今年也没了市场。往年,龚泽文家年收入有一半来自三轮车拉客生意。
怎么办?帮扶责任人袁芙蓉和村议事代表、村民小组组长一合计,“应该纳入区里的防返(致)贫监测预警系统,给项目,给支持!”刘运沅把龚泽文家的情况输入系统,相关部门迅速行动。
“村里的保洁,活儿不重,每天打扫打扫村内道路”,提起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龚泽文很满足,“一个月能挣300元,一年就是3600元!”
为了确保他家不返贫,村里特别给了低保户补助。母子俩低保每月300元,一年低保是3600元。“我们要确保脱贫户年收入至少5000元,对于不稳定脱贫户就要给帮助”,刘运沅熟悉龚泽文家情况,知道他家的需要。
可仅仅这些,刘运沅和袁芙蓉觉得,还不够。“政府也有小微项目支持”,刘运沅一想,干脆帮助龚泽文申请购买鸡苗和饲料,“让龚哥家再多个收入来源。”
听到消息,正扫地的龚泽文放下扫把,连连感谢刘书记。“之前养了鸡,卖了1400多元”,龚泽文说,去年柚子、春见柑橘和谷子卖了近5500元。现在有了公益性岗位和养鸡支持,又能增加5000多元收入。
养了鸡,销售咋办?龚泽文不担心。“年前村里还组织了销售会,有爱心企业来买咱的货!好日子还在前头等着呢!”
继续剪树枝,看管好家里柑橘、柚子和菜籽,龚泽文心里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