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我国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也应看到,一些与民生相关的领域和方面还存在短板,这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进一步改善提出了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从七个方面对民生和社会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侯为民表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需要立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作了全新的阐释,为今后我国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目标取向作出了新界定和科学阐述。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历史伟业需要人民来创造,而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整体性地、具体化地融入党的奋斗目标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
“96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先满表示,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我们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的组织和成员密切联系群众,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着想,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必须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必须致力于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新的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一个美丽、和谐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食品安全治理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尹世久谈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政策举措,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图景正在绽放光芒。
抓住关键的利益问题
民生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侯为民看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我国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确立了新的判断标准,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工作确立了新的衡量依据。“新时代的民生建设需要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工作需要以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和更可持续为导向。”
吴先满表示,民生的改善与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党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持续推进民生建设,满足百姓需求,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关键。
尹世久认为,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有一系列的具体目标和发展领域,发展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发展的目的关乎民生。改善民生是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内部动因,创新社会治理是理顺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二者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是当前深化改革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民生幸福不仅是个人一切内在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政府行为的至善选择。”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倪志良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深刻转化,人们对于健康、教育、环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方面日益成为影响个体幸福感受的重要因素,而提供这些公共产品正是公共财政的责任所在。
多途径提升人民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七个方面对民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从多种路径入手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
“七个方面的阐述,就是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系统的新部署,内容丰富,任务艰巨,必须要下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要抓住重点难点予以攻坚。”在吴先满看来,只有做好精准扶贫脱贫、保持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有利于老百姓扩大和提升消费的环境条件、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重点难点工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才能取得新的突破与胜利。
侯为民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改善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实现路径。比如,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首位,突出了教育强国作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将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相统一,体现了用发展的思维解决就业问题的观点;关于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论述突出政治安全这一要素,这是建立在对当代意识形态斗争的清醒认识基础上的。
“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改善民生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尹世久提出,民生不能保障,就难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治理就无从谈起;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积极推动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记者 王广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