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户籍人口剧增考验城市公共服务和资源承载力

  眼下,国内一些二线城市为吸引更多人才,在落户、住房等方面频频“发力”。然而,如何更好发挥新落户人才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作用,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也成为摆在多地政府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与此同时,户籍人口急剧增长也给各地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资源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甚至引发新、老市民的焦虑。有专家指出,当前急需不断提升城市的人文、自然环境,提高综合治理水平等,为人才安心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刚拿到武汉户口的武汉大学2015届毕业生小杨说,自己从事的是计算机软件行业,这个产业在北上广深发展相对超前。“希望武汉能加快这些高新产业的发展,才能让我们更安心在武汉工作。”他说。

  记者在沈阳一些校园招聘会了解到,多数辽宁省内大学生仍首选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不少人对户籍政策并不关心。

  在武汉,许多受访大学毕业生表示,除了北京等极少数城市外,绝大多数地方真正吸引人的是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而并非户口或补贴等。

  刚刚将户口从黑龙江大庆迁入西安西安石油大学小刘说,西安气候好、房价相对较低是她落户的主要原因。自己学的是会计学,专业对口、实力较强的企业大多分布在一线城市。自己正在准备考研,今后在哪里工作,还要参考数年后西安相关企业的发育程度“再做决定”。

  城市综合环境等“软实力”对人才的长远考量也影响颇大。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08年即在沈阳成立了办事处,但办事处负责人江厚军至今仍孤身一人在沈阳生活,把妻子孩子留在合肥。“相对而言,合肥的生活、教育条件还是好一些。”江厚军说,企业看到了东北市场前景和当地为改善营商环境所做的努力,但长远来看,生活环境等“软环境”更为重要。

  因户籍新政带来的户籍人口井喷,也让不少新、老市民对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资源能否承接得住心存忧虑。连日来,在西安一些网络论坛上,不少网民留言表示,“一下子新落户这么多人,上学问题怎么解决?医院够不够?交通会不会更拥堵?城市用水能不能供应得了?”

  西安一位派出所民警坦言,该所今年前3个月已经迁入1万多人,而该派出所辖区总户籍人口仅有11万。“我们辖区的教育资源一直很紧张,学校建得再快也没有人口落户的速度快。很担心到秋天入学季,新迁入的群众子女上学问题该如何解决。”

  据了解,还有不少求职人员因“专业名称不符”而被二三线城市单位拒之门外。这说明,吸引人才不只是给政策、拿票子、盖房子这么简单,更为关键的是要从细处着手、从制度着手,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记者了解到,面对落户高峰,一些二线城市也纷纷出台综合配套政策,以使更多新落户人才有“用武之地”和更为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长沙市委组织部副县级组织员刘怀彧说,长沙提出未来5年要重点引进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15万名技能人才。对技能人才实行“四奖一补一支持”,即职业技能晋级奖励、技能竞赛及配套奖励、引进培育奖励、输送奖励,购房补贴和高技能人才项目配套支持,突出以“工匠精神”为指引的对技能人才全链条的引进培育。对高层次人才则采取创新成果转化奖补、启动资金支持和创业投融资支持等。

  西安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干部孔维强介绍说,通过实施“创业西安行”活动和一系列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西安目前已建成众创空间聚集区和特色区452家,累计入孵企业、团队13101家,初步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基地、园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对人才就业创业形成有效承载。

  “我们组织开展20场大型校园巡回招聘活动,提供高薪优岗10万个。武汉将通过创新校园招聘形式,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为大学生争取更多数量、更高薪酬、更有发展前景的岗位。”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招才局常务副局长孙志军说。

  长沙市委组织部人才一处处长余万贤说,人才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和实体经济支撑。应努力营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培育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制度完备、管理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

  陕西省委人才办副主任巨小弟建议,持续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杰出人才工作室、一批军民融合产业技术联盟,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新兴技术研发机构,让更多优秀人才能施展其才华。

  专家建议,户籍新政在扩充各地人才基数的同时,下一步需要避免“装进篮子都是菜”的倾向。应该科学分析各地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综合考量当地人口承载量,因地制宜从当地急需的人才入手,有针对性地引才,提高人才和产业匹配度。

  “不必讳言,当前许多二线城市的公共服务和资源承载能力尚不充足,与吸引人才落户的速度不相匹配。需要将与户籍相适应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政策同步推进。”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翟绍果说。

  (本版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记者陈晨、廖君、姚友明、刘良恒、汪伟采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承载力  承载力词条  剧增  剧增词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词条  户籍  户籍词条  考验  考验词条  
户籍

 从逃回北上广读懂“两个中国”

 你,平民子弟,凭借天资与勤奋,在北京读了大学,之后在当地民营或外资企业找了工作,但公司无法为你办户口。你节衣缩食加亲友总动员,凑够了远郊一套小户型的首付,结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