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但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然成为当今农村贫困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顽疾。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40%左右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返贫的。我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很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案例,都是由于农村基层医疗力量薄弱,农民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只能小病拖着不治或者得不到恰当的诊治,最终拖成大病,进而致贫返贫。因此,充实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医疗资源,是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的源头之举,也是扫清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拦路虎”的关键之举。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虽然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广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问题仍较为突出。近10年来,许多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出现了退化现象。虽然我国早已建立由“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成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但这个体系并非“一体”。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机制等性质和待遇完全不同,导致两者不但不能实现协同,反而存在利益冲突。更严重的是,由于工资收益和事业前途的迥然不同,使得乡镇卫生院老医生流失,新医生不愿来、留不住。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管理迎来新的契机。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识到加强农村基础医疗建设的重要性,纷纷行动,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我所在的广西为例,2014年以来,广西上林县通过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实现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为当地群众提供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破解农村“缺医少药”难题,在总结当前各地改革经验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县乡一体,形成合力,提升服务。首先,按照“三不变”和“三统一”原则,推进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改革。所谓“三不变”就是机构设置与行政建制不变,确保改革稳定推进;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和业务不变,确保其公益性;收费标准不变,确保群众利益。所谓“三统一”就是人员统一调配、业务统一管理和财务统一安排。乡镇卫生院增挂县级医院分院牌子,前者既相对独立,又接受后者统一领导。医生下乡、病人不进城,进而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结果互让,提高服务整体水平。县级医院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乡镇卫生院业务增多,提升了效益;农民在家门口看病既方便又便宜,实现“三赢”。其次,将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也纳入一体化管理,强化各自业务特长,合力支持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诊疗、妇幼保健业务。第三,把村卫生室的“人、财、物”归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提升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进而实现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完全一体化。
管办分离,转变职能,加强监管。实现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管理后,县级医院将成为“大块头”。这就需要卫生计生部门必须加快转变职能,由原来的“办医院”转变成为“管医疗”,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变原来的事先审批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事中、事后监管。
顶层设计,完善改革,强力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要求卫生计生部门与县乡医院之间实现“管办分离”,将直接削减部门原有的行政权力,影响既得利益格局,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遭遇阻力。要将基层医改试点的成功经验,尽快上升为国家政策,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力推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