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期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如何完成“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这一目标,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开了初步方案。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透露,将根据各地空气重污染成因的不同,科学制定“十四五”各地重污染天数下降指标,同时将严格考核,把人为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尽可能地消除掉。重点和难点仍在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等区域。
生态环境部指出,尽管“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已经超额完成,但是,个别地区、个别时段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完成“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任重道远。
“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
2020年,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8%,全国优良天数比率比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这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打赢蓝天保卫战进行统筹部署,印发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国务院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长三角地区将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建立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各省(区、市)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统筹开展各项治污工作,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介绍说,各部门积极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细化分工方案,仅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就多达40余项。
“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全国优良天数比率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完成率分别超出‘十三五’目标的60%、76%。”刘炳江说,“十三五”规划要求的这两个目标全面超额完成。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据介绍,扣除疫情影响后,全国未达标城市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5.0%;优良天数比率为84.8%,比2015年上升3.6个百分点,仍然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
近期发布的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也显示,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20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数的59.9%,同比增加45个。PM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年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
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3.5%,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北京优良天数比例为75.4%,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
个别地区重污染天气仍有发生
尽管“十三五”规划要求的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337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也在同步改善,但是,空气重污染在重点地区仍然不时出现。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就发生了空气重污染过程。
事实上,不仅是今年春节,2020年春节也是如此。
对于春节期间出现的空气重污染成因,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大量不可中断工序的钢铁、玻璃、焦炭、耐火材料、石化、电力等企业仍在持续生产,尤其是采暖都停不下来,排放量很高。“同比去年,今年无论是电力发电还是钢铁产量以及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产品产量都有两位数上升。”刘炳江说,基础排放量大是事实。
与此同时,极端天气条件也是原因之一。据刘炳江介绍,生态环境部对天气条件影响做了复盘。“复盘结果显示,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气象条件确实比去年还差。一般哪里出现静稳、低压辐合、湿度大、贴地逆温,哪里就会出现重度污染。”刘炳江说:“与去年春节类似,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及周边几个城市再次出现极端天气条件,今年更差的是湿度,几乎达到饱和,尤其是下雪之前。”
刘炳江说,今年春节与去年春节相比还有一个更大的区别,就是今年就地过年,“今年商业、交通、各种各样的餐饮还大量存在,不像去年疫情期间停的比较多。”针对春节期间北京等地出现三天的重度污染,生态环境部已经提前启动了重污染应急,北京启动了黄色预警,其余74个城市共同启动了橙色预警。河北、河南、山东重污染应对的效果很好,但在不利气象条件作用下污染物都堆积在北京及周边,所以出现了3天的重度污染。
“重污染原因很清楚,过程也能预测,采取的应对措施还是要治本。”此外,“复盘显示北京大年三十污染物主要是从南边来的,大年初一的下午受偏北气流打断,空气污染有所缓解,但晚上污染又有所加重,污染物主要又从东边传输过来。”刘炳江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布局了大量“两高”行业企业,区域污染程度重,并且污染物互相传输,互相影响。
除了春节期间外,2020年个别地区、个别时段重污染天气仍有发生。“2020年,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1497天次,主要发生在冬春交替时段,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四大区域。”刘炳江说,其原因除秸秆焚烧、沙尘等因素外,主要是由于冬季采暖和工业(特别是钢铁、焦化、玻璃、石化等不可中断工序)排放所致。
将编制实施“十四五”行动计划
针对“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刘炳江说,生态环境部分析了全国重污染天气出现的主要区域,“长江以南基本上没有重污染天气了,黄河到长江之间还有个别城市有,主要频发的地区是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汾渭平原、东北和西北这四个地方,而且是局地的。”不同地区重污染的成因不尽相同。
刘炳江说,针对不同地区重污染的成因,生态环境部将科学制定“十四五”各地的重污染天数下降指标。同时,标本兼治,强化治本措施。重点地区27.5万家涉气企业,仍将坚持行业绩效分级、分类施策,仍将坚持每个企业实施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指导东北、西北等地方,把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完善好,涉气企业全部纳入清单。
关于“十四五”目标设置,刘炳江说,初步考虑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要下降10%;优良天数比率从87%提高到87.5%。其中,今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下降0.5微克/立方米,达到34.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85.2%。
无疑,“十四五”期间,我国空气质量将持续改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将编制实施“十四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其中将聚焦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着力推进大气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从源头防控、结构优化、末端治理等方面,加快补齐VOCs和NOx污染防治短板,推动实施一批大气污染减排工程项目,推动PM2.5和O3浓度同时下降,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同时,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督察执法。继续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要内容,紧盯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问题,视情开展专项督察。将探索实施“重点专项帮扶+远程监督帮扶”结合的工作模式,指导相关地方根据不同时段的污染特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监督执法。
“‘十四五’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重污染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给我们很大的警示。”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大气污染防治要加大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对高排放行业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监督。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地区还要着重用力。刘炳江说,“十四五”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