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京,春光明媚。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就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指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李克强总理强调,一是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二是要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三是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按照李克强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析。
图: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近些年来,各地雾霾问题严重。2013年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雾霾”成为2013年年度关键词。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雾霾含有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在内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使呼吸道、脑血管、鼻腔炎等疾病骤然增多,严重影响和损害了居民身体健康,危及社会稳定,已成为居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大气污染治理,全国各地政府先后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近年来,各地城市在压减燃煤、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削减工业污染、加强清洁降尘、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环境督查监管等方方面统筹推进,不仅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同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大力实行铁腕治污。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究雾霾产生的原因,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切实祛除雾霾。
一、雾霾成因
大气环境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一)工业化进程中粗放型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方式是雾霾产生的根本动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以大机器的使用和无生命能源的消耗为核心的专业化社会大生产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顺应而至利用甚至掠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通过单纯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即通过扩大生产场地,增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增长,单位产品消耗资源大,收益小,价格低,结构工艺落后,污染严重,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雾霾是这种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体现或标志。
(二)能源资源消耗排放量大于生态环境承载力是雾霾产生的基本动因。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生产和生活消耗的资源能源排放量大,增大了区域的资源能源需求量,导致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不堪重负,超出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出现各种“城市病”,主要包括住宅奇缺、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特别是能源资源消耗排放大大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使得大气环境比较脆弱,很容易产生雾霾,并可能出现加重现象。
(三)内部为主、外部联动为辅是雾霾产生的直接动因。雾霾的产生,自身排放量大是最主要因素。可以说,雾霾污染因素众多,污染物组成复杂,形成了复合型污染,是城市雾霾产生并可能加重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四)人为因素是城市雾霾产生的关键动因。尽管自然因素也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但从广义看,90%以上的人为因素是导致雾霾产生的元凶。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燃煤污染、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工地扬尘等污染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恶果。一些环保部门力量薄弱、能力有限,缺少有专业知识的环保工作人员和工作车辆,难以应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同时,执法和管理力度不够,对环境污染行为较为宽容,一些地方和个人为了自身私利,偷排私排现象严重,执法犯法致使大气污染屡禁不止,甚至越禁越厉害。
二、标本兼治雾霾的方法
实现城市一系列治理目标,需要我们结合成因分析,吸收借鉴国内外经验和好的做法,坚持标本兼治,做到查处雾霾问题和防止雾霾问题两方面工作同时进行,既要解决雾霾问题的表象,又要从根本上杜绝雾霾问题的产生,逐步彻底祛除雾霾。
(一)从旧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采用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通过科技创新逐步降低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但能耗下降速度明显放缓。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提高,需要消耗更多能源资源,由此带来更多污染,使得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坚持新常态,逐步摆脱粗放、失调、模仿、黑色、失衡的旧常态发展方式,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在发展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是祛除雾霾的根源。
(二)依靠创新培育环保发展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一些城市“煤改电”已见成效。“十三五”期间,国网电力将逐步完成“煤改电”改造工程。又如,以色列利用无线充电技术,设计无线充电道路,新能源电动汽车行驶在这种道路上,随时自动充电驱动前行;美国在柏油马路上铺设太阳能板,可以即时发电。如果把这几项技术结合起来,机动车就会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创新不仅提高生产率,创造环保产品,降低能耗污染,而且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环保监管能力。我们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节约能源、综合利用和提升生态环境并重,不断培育环保发展动力、提高环保发展水平。
(三)坚持绿色环保修复和提升生态环境。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质量。同时,植树造林、城市绿化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不仅可以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四)共推联防联治协同加强生态环保。区域污染输送问题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共同问题。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根治雾霾需要各个部门、各种手段齐抓共管,联防联控。要充分发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作用,明确北京、天津、河北及山东、辽宁、山西、陕西、内蒙等周边省市的联防责任,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要打破行业壁垒,包括环保部、交通部、气象局、工信部、卫生部、发改委、科技部、大型国有能源公司等在内的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平级之间要通力合作,切实做到相关数据充分共享、治理措施共同制定、排污执法协作配合。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推行“谁污染谁买单”政策,加强行政执法,严格财务监督,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杜绝偷排现象,促进北京资源能源消耗清洁化。
(五)祛除雾霾人人有责。能源资源的消耗维持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同时也相应产生环境污染,是制造雾霾的来源。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环境特别是雾霾精细化执法与管理列为与改革开放一样的大事,像过去抓计划生育一样去落实,推动中央、地方、社区、行业、企业、民众五个层面的全面参与。要坚持奖惩并举,一方面,把治理雾霾、保护环境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让任何破坏环境的主体成为谴责与监督的对象,并给予适当惩罚,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重视榜样的作用,给予适当的补偿奖励,积极推进污染物零排放。要认清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身体力行,主动降低能耗,推动节能减排,为根治城市雾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像少开一天燃油机动车、少烧一块煤球等生活细节,都是祛除雾霾的方法。只要人人对此献出一份爱心,城市的雾霾就会越来越少,我们就会呼吸到更加清洁的空气,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更加幸福快乐的人生。
(作者俆珂: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