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互联网打破了教师职业垄断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已给教育带来深刻变革。2014年9月13日,腾讯思享会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汤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和果壳网CEO姬十三一起探讨,数字时代的大学和在线教育的发展。尚俊杰认为,互联网已打破教师行业的职业垄断,必将使教育产生深刻变革,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方式等都将面临再造。以下是尚俊杰发言实录:

  尚俊杰

  互联网打破教师职业垄断

  尚俊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2007年的时候,我去云南某地中学,有两个高中班级,从高一开始,就用电视和成都七中同步上课,成都七中是西南地区最好的中学。两年时间过去了,这个校长跟我们说,这两个班和别的班在成绩上没有差异,这个中学已经是当地很好的中学了,本地老师讲课已经讲得很好了,如果这个课送到农村中学,说不定这两个班比别的班还要好,因为毕竟他们听的是西南地区最优秀教师讲的课,本地老师还可以再做辅导。

  当时我看后很有感触,但感触之余我在想一个问题:你的课别人讲了,你干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当老师老师这个职业,不敢说地位是最高的,也不敢说待遇是最好的,但不管我们在哪里当老师都有一个三尺讲台,在讲台上展示我的观点,这个成就感不是其它行业能够满足的。可如果学生听的课是别人讲的,你只是做辅导老师,你觉得这三尺讲台属于你吗?有没有觉得一尺半被别人抢走了?

  其实抢你讲台的不光是别的老师,草根也来抢。大家都说可汗学院,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到现在还不知道。可汗学院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如果一个医生没有行医资格证,在网上如此疯狂行医,肯定会被抓起来。一个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却成了全球最优秀的教师。现在还有人在网上说,明星也可以当教师。这是什么世道,我们老师干这工作容易吗?好不容易有一个三尺讲台,你们谁都来抢。(观众笑)所以信息技术对于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不仅仅是翻转课堂,慕课、课件制作,这些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对教师角色产生的颠覆性改变。

  互联网是干什么的?互联网不会让所有草根都能成功,但互联网给草根里的精英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当草根里的精英有了更多成功机会时,任何行业的人就不能仅仅再凭身份去垄断和拥有什么。你是一个作家,真不敢随便说自己写的小说就好。当年明月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是干啥的?在过去,他的小说谁给他出版?但今天他成功了,你是作协主席都未必有他的小说畅销。所以这时候任何人不能凭身份再去垄断和拥有什么了,这是最重要的改变。

  在这个模式之下,教育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真的是流程再造,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机构组织再造和管理方式再造。

  教师角色进一步细分的可能

  第一,教师角色再造。医生多酷,以前有个医生去我们那儿做报告,往那儿一坐,左手一摆,翻页笔来了,右手一摆,手机来了,再一摆,走了。我说我当老师当了这么这么多年,左手一摆,没有,右手一摆,还没有,想喝口水也没有,啥都没有。为什么不能有?因为没有条件,我们给每个老师不可能像医生一样配几个助教,过去不可能,现在有了慕课,是不是就有可能了?打造一个专家团队,可以让主讲教师专注于讲课,美工专注于他的课件设计,让每个人专注于自己最核心的业务。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看看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那本书里讲了工业革命时期,国民产出为什么那么快速增加的三个道理。第一,自由市场的形成,因为自由市场的形成,商品才有销售地方;第二,技术的进步,因为技术的进步,才能快速生产出来;第三,分工,因为分工,每个人专注于最核心的业务,才能做得更好,效率才能更高。按照这个理论,你可以想象,医生实际上是在护士、麻醉师、助手之间适当地分工;演员在台上唱歌,也是适当的分工,有舞美、布景。只有教师,基本上所有事靠自己。那教师将来因为慕课可以规模化,我们可不可以分工?这是第一个,教师角色再造。

  通用型课程慕课在专业类学校

  第二个,课程模式再造。比如大学里,是不是每个课都用慕课,而不用老师讲?我真的反对把所有的课都用慕课代替,那好像也不妥。但仔细分析一下,比如医学院的学生是不是也希望听到音乐、艺术、文学、历史的课,是不是在这所学校要养一个这样的老师呢?当然也可以,传统都是这样做的。但会出现一个问题,这个老师在这所校的发展空间有限,也没有那个环境给他搞历史研究、文学研究,学校给他的任务就是讲好这门课,周围就他一个人,也没有机会和别的同事共同合作,所以这个课到时上起来也是问题。那这样的课,是不是可以用慕课的方式解决,包括那些基础课,可不可以课程模式再造?

  管理方式再造,要用数据说话,不只是凭借经验说话。过去你在学校上学,老师会告诉你,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选啥的时候,选C。这是凭经验说话。经验说话有没有用?经常有用,选C经常对。但如果再问他,C确实不对,该选啥,大部分老师就不说话了,因为真的不知道该选B还是D。靠经验可以解决问题,但有局限性。什么叫靠数据说话?把所有高考试题的选择题放进去,一算,用概率排序,是CBDA,不用废话了,C不行B,B不行D,D不行A,按概率来说,你的得分最高。所以要用数据说话,而不仅仅是用经验说话。

  教育信息化要回归认知

  未来会怎么发展?我自己的理解是,一定要把教育放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去看。当我们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会发现以柯达为代表的企业完蛋了,未能成功跨入信息时代。但成功跨入信息时代的企业未必就能成功,比如诺基亚,诺基亚的发展历史厉害得很,从造纸起家,90年代毅然决然把所有传统的造纸行业干掉,只做手机通讯,这是何等气派?起家是靠造纸的,结果不干了,就是这样成功跨入了信息时代,连续15年手机销量第一,但现在也完了。什么原因?信息时代,模糊地看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专家信息时代,第二个是大众信息时代。在专家信息时代,使用信息技术的人和购买信息技术产品的,主要是教师、学生、白领等所谓的专业人士。尽管在90年代信息时代的概念已经炒得比天都热,但中国95%以上的人根本不知道说的是啥。而在大众信息时代,虽然专家人士还在使用,但是更多的是普通人在使用。普通人使用跟专家使用有什么不同?专家比较关注质量、硬件、参数,比如手机打电话的效果好不好、信号好不好、省不省电,就想想当年买电脑,硬盘多少兆、内存多少,你都一清二楚,现在谁还一清二楚?大众看的是好不好看、酷不酷、用户体验好不好。据说诺基亚工程师说苹果手机不可怕,一摔就碎,不用担心。但他们忘了,在专家信息时代,一摔就碎才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在信息时代摔不摔碎不重要,关键是要酷。现在有几个妈妈买衣服会拽一拽说会不会破?(现场笑)所以诺基亚从专家信息时代到大众信息时代出了问题。然后大数据来了。专家时代、大众时代、大数据时代,分别以一个词作为特征的话,专家信息时代是注重计算。计算机是干嘛的?科学计算。大众时代计算机是干嘛的?社交。大数据时代重新回归到计算。

  回到教育信息化领域,90年代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我们教育信息化的人在干啥?在研究认知,努力地开发软件,让学生能够理解他原来理解不到的东西,做的是认知功能。但是互联网来了以后,干的是传递,包括今天的慕课,老师的课讲得再好,还是传统的,只不过给你传过来了,以前你看不到,现在让你看到了。原来学生在老师面前听不懂,传递到面前仍然听不懂,只不过让我看到了,实际上我还是不会。所以接下来要干啥?按照信息时代的变化,从专家到大众,从社交到计算,教育信息化出现了什么趋势?从认知到传递,再到计算。为什么这么说?这一轮慕课确实很热,是必然阶段,但目前的慕课主要是做传递。当老百姓社交完后,就开始琢磨着还能产生什么别的功能,传递之后就是认知。所以未来大的信息化商能活得很好,因为需要有云计算支持的大教育信息化平台。小企业干什么?细分、认知,比如说语文作文能不能自动批改?现在的英语作文,很多企业做了自动批改,真的能用,他们在一个一个学校地在卖,挣了很多钱。大学英语老师哪有时间一页一页给每个学生批改作文,这么多作业批改不过来,所以用电脑帮他智能批改。还有创造性思维,怎么用技术提高,有的孩子就是学不好,是不是脑子有什么问题,能不能基于脑科学技术支持一下呢?当传递层次搞好,我们就要面向认知,当然这是螺旋式发展的,认知-计算-再认知。

  很多人问我信息化前景到底怎么样,我说你们不用担心,2000年互联网低潮时,中国网民人数仍然在直线增加,表示它更实在,所以未来教育信息化会更加实在,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教育,将来会发生更大的变革。谢谢大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互联网打破了教师职业垄断  垄断  垄断词条  打破  打破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职业  职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