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和实践维度 教师德育领导力的三重维度

  今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不仅是师者,更是使者。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要求,是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有效地将立德树人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是促进“三全育人”系统性多元化整合路径的实现。

  鉴于此,笔者将强调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领导力”这一概念引入德育工作中,提出“教师德育领导力”概念。教师德育领导力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主动结合课程教学以生动的方式对学生实施的立德影响力。这是一种领导者与追随者相互影响的动态互动过程。目的就是要丰富师生的情感,呼唤师生的理想和价值,回应师生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教师德育领导力如何认识呢?可以从历史、价值、实践三个维度了解其深刻内涵,也可以从认识力、规划力、整合力、影响力、沟通力和创新力这六个维度把握其内在构成,以期实现教师以至诚之德泽润学子,教学相长。

  教师德育领导力认识的三重维度

  从历史维度把握教师德育领导力。“教师领导力”(Teacher Leadership) 一词最早是由利伯曼、萨斯尔和迈尔斯于1988年在一篇题为《教师领导力:理念与实践》的文章中首次正式提出的。迄今为止,对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认为教师领导力体现在让教师领袖展现他们在专业教学方面的才能上。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起,认为教师领导力体现在让教师领袖参与学校决策和创立专业学习共同体上。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体现在教师领袖的教学领导职责上。从教师领导力研究中可以看到发展教师领导力是为了让教师参与领导,从而积极有效地影响学校的运作和发展,有利于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并可使卓越的教师个体脱颖而出并获益。现阶段,对教师领导力可以分为教师的管理领导力、学科领导力、人际领导力和德育领导力

  新时代,教师的育人方式已经面临四大转变,即教学方式由知识育人向文化育人转变;教学内容由单纯知识逻辑向融合知识背景转变;教学链条由单门课程向整个教学体系培养转变;教学任务由普通的灌输式判断学生的接受度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变。这“四个转变”的实现就需要教师在做学生的引路人时充分发挥其德育领导力作用,是教师通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体现模范影响、鼓舞动机、智力激发和个性化关怀等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让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懂得如何回归本分,认清角色,找准定位,明确职责。

  从价值维度把握教师德育领导力。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学校领导、学校教师、学生是价值共同体,他们进行共同的价值创造,一起推进学校这个复杂系统的协同发展。因此,通过教师德育领导力的建设,将广大教师纳入到领导力建设的体系之中,并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学生队伍培养,构建以学校领导及管理者为外圆、以学校教师为内圆的学校发展“价值体系”。

  由此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只有通过强师德、塑师魂,不断增强教师德识,才能更好地树人育才。教师也只有自我践行时代社会的需要,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道德素质中,才能通过深刻领悟,不断形成良好的师德风范。

  从实践维度把握教师德育领导力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这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殷切期望。这也就是从实践的角度要求教师应该把德育领导力内化为教书育人的影响力,在课程教学中针对“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挖掘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把德育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贯穿特定的德育内容和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在德育领导力培养中的情境体验模式,促使师生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谐关系。

  教师德育领导力“六力模型”

  从“认识力”拓宽教师德育领导力的主体:教师德育领导力首先体现在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认同度。以往普遍存在的“德育工作是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的专项工作”的思维定式便是教师对于德育工作价值认同度低的表现。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并重的大环境下,德育工作的主体也逐渐由思政教师扩展到全体教育工作者,从这一角度看,转变专业任课教师的职责认识,提升其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认同度是十分必要的。

  从“规划力”明确教师德育领导力的内容:教师德育领导力的纵向支架是教师对于教书育人工作的规划力。规划体现出教师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所要达成目标的总体设想以及为达成目标所进行的计划安排。从德育角度来讲,规划力侧重的是高校教师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等所进行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如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等融入不同的德育内容,从纵向维度推进立德树人任务进展。

  从“整合力”增进教师德育领导力的融合:教师德育领导力的横向支架是教师对于教书育人资源的整合力。从领导力的发展趋势来看,领导力已从单纯的领导者具备的能力转变成为全体组织成员共同作用的合力。在教育领域,同样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形成合力,是发挥教师资源整合的能力。整合力体现在同专业教师不同课程的相互融合、不同专业的交叉学科相互借鉴、不同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共通,德育工作同样也是需要将各种资源整合。

  从“影响力”落实教师德育领导力的目标:教师德育领导力的发散点在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影响力。影响力的发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实际上,我们平常所描述的影响力也是侧重于主体在人格、思维、价值观等方面向客体传达的一种引导方式,从这一角度来说,德育影响力实际上是主体教师向客体学生传达思想意识的能力,强调的是浸润的过程,这也正是德育领导力所追求的目标。

  从“沟通力”发挥教师德育领导力的作用:教师德育领导力的作用途径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体现出的沟通力。沟通力在交往行为中是关键性的存在,提高效率、达成目标都需要发挥沟通力。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德育工作的实施,沟通力的发挥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对于思政的认知不仅需要教师本身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认同度,教师的沟通力是教师德育领导力有效发挥的重要途径。

  从“创新力”促进教师德育领导力的提升:教师德育领导力的提升点在于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的创新力。德育创新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进专业课程,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体会到课程思政的魅力所在,改变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提升课程思政的作用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只有以自己德育领导力的提升为目标,切实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才能真正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

  (作者胡泽民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副校长、教授,杨元妍系该校副教授,宋思萦系该校教师,本文系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要求下高校教师德育领导力的价值认同和促进机制研究”[FIB180530]阶段性成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维度  维度词条  三重  三重词条  领导力  领导力词条  德育  德育词条  实践  实践词条  
教育

 改革,让学生回到正中央

 编者按  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为首善之区、特大城市的北京,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