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省是河北蔚县的宋家庄镇中心校大宁村小学的唯一一名教师。各门功课都由他一个人教。可他三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已经39岁身高还不足1.2米。他在蔚县宋家庄镇做代课教师已经整整20个年头了,几经辗转,每一次代课教师“转正”都与他擦肩而过。当地的县委书记曾说:“郭省不能转正,他有损蔚县的教师形象。”
郭省的遭遇令人同情,然而,郭省并不是孤例,与郭省有一样遭遇,甚至更惨的,在代课教师群体中大有人在。
2006年,我国开始启动清退44.8万代课教师。从积极意义看,让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代课教师退出,这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客观而言,在清退代课教师这一工作中,有的地方做得不错,比如重庆,通过“代转公”考试,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9261名,解决了代课教师问题。可在不少地区,获得“代转公”机会的代课教师极少,很多代课教师面临被无情清退的命运。
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北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提到农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在笔者看来,农村代课教师,是“短板”中的“短板”,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农村教育这块“短板”的解决。
目前,在农村地区处理代课教师问题的,主要是政府部门,因此处理好坏就取决于政府的态度,而更适合的处理模式,在笔者看来,还应该是由村民和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共同参与决定代课教师的去留,因为他们对代课教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比如,对于有15年以上教龄代课教师,如果村民和学生(家长)认为其完全适合,则应该转为正式教师。而对15年以下教龄的代课教师,则可结合村民意见,教师资格证、“代转公”考试来解决其去留。
村民和学生家长,参与农村教育和学校的管理、决策,这是让农村教育走出弱势困境的较为有效的途径。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是该由村民参与决策,并监督政府落实。
总之,要改变上述情况,必须建立农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只有这样,发展农村教育,才会是政府部门必须履行的责任,而不是反过来,他们用自己的权力,随意折腾农村学校、农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