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是否天然对立?如果不是,一个国家又该如何处理和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围绕“发展与环境”这一时代议题,晨报专栏作者、知名旅美学者薛涌结合他在美国的观察、体验以及思考,予以深入解析。晨报评论版将从今天开始刊发一组系列评论,敬请垂注。
薛涌
不久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NicholasD.Kristof亮出一个惊人的标题:“我们富有!”
说这标题惊人,是因为Kristof属于鼓吹“1%对99%”的自由派笔杆子,并极力支持“占领华尔街”运动。普通美国人越来越穷,1%的大款越来越富——这种抨击的基调几乎成了他最近文章的“主旋律”。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跳出来代表美国人民高呼“我们富有”呢?
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即使在经济最糟糕的时刻,普通美国人都可以享受一种最为珍贵的国家财富。那就是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和各种公共土地。美国最有价值的财富并不是被对冲基金控制,而是被所有的人分享。贫富差距确实不断在扩大,但是,在这些国家公园、森林和公共土地上,最穷的公民也能享受最壮丽的景观。而这种景观,是那些亿万富翁们出多少钱也难以占为己有的。
他以自己8月在俄勒冈中部ThielsenCreek的体验为例:20英里的跋涉,居然要在盛夏之际穿过大片雪地,头顶上是冰雪盖顶的Thielsen峰,脚下是湍急清澈的溪流,几公里之内一个人也看不见。此时你拥有着这一切!
他所说的这种自然景观,在美国可谓遍地都是。许多是完全免费享用的。更有许多地方特设了露营地,全家只要有顶帐篷,带些铺盖,就可以去露营,费用如果按照收入比例算的话,大致也就是北京公园的票价。记得墨西哥湾泄油事件时,奥巴马号召大家到那里的海滩度假,以旅游消费刺激灾后重建。但媒体发现,他们全家居然去了缅因州的Acadia国家公园度假,并把第一家庭在壮丽景观中享受的照片刊出。其政敌借机攻击他奢侈、虚伪。
这种政治热闹在美国属于家常便饭,并不足观。真正震撼我的是那些刊出来的照片。如今全家能到这天上人间一游,岂不是此生足矣?上网一查,目瞪口呆。在那里露营一天,费用仅20美元!一家三口平摊,一个人就几块钱。再打电话给周围的中国朋友,发现大家全去过。也许是去的这类地方太多,大家平时交往时都懒得提起。反而显得我少见多怪了。
公民平等地拥有自然的权利,是美国设立国家公园、森林、各种公地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理念。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是在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卡内基钢铁王国为代表的大企业统治了经济、张牙舞爪的铁路网以惊人速度征服广阔的国土之际,把自然作为“国家财富”保护起来,成为第一个“环保总统”。否则,美国的今天也许就是另外一种景观。
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增长,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必须承认,我们的自然正面临着发展带来的严重侵蚀。而西奥多·罗斯福式的远见,在中国的公共意识中似乎还未成为主流。
比如,这几年围绕着“保护农地”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双方都从经济的立场立论,所纠缠的不过是粮食安全能否通过市场化或国际贸易来保障等等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自然资源作为“国家财富”应该怎么保护的问题。再看全国各地的自然景区,已经有大量被豪宅所占据,无一不处于地方政府“开发”的利刃之下。各种旅游景点,也都人山人海,哪里还剩下多少“景观”可看?这分明意味着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对自然资源庞大的公共需求。也许有人会说,中美无法进行简单的对比,毕竟中国的人口密度要高得多。但是,人口密度越高,自然资源就越稀缺,也就越需要保护。这种国情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中国需要比美国更严格、更完备的自然保护。再看看日本、荷兰等人口密度比中国还高的国家,还不是照样能够找到野味十足的世外桃源?
中国需要一套完整的国家公园、国家森林乃至各级自然保护区体系。每个公民,不论贫富,都应该能够走进自然洗涤自己的心灵,不受过多“尘世”的打扰;对于自然这种“国家财富”,都应拥有同等的分享权利。这也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吧。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