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当有“加减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造成了中国出口订单的下滑,出口企业日子不好过,因而,要稳定国内经济增长,投资与出口都靠不住了,打内需牌是明智的。然而,要扩大内需,就得让百姓们积极消费,舍得花钱。而只有当国内的广大社会阶层都有钱了且舍得花钱了,才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种释放出来的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足够支撑未来10到20年我国经济年均8%的增速。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当前,国内贫富分化严重,全国贫困人口达到1.28亿人,占了全国总人口的近1/10,社会矛盾暗流涌动。如果中等收入者比重占总人口的大部分,因收入差距导致的社会矛盾将得以缓冲和解决,而且会促进社会和谐。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致力于构建中等收入者比重在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既要有“加法”,又要有“减法”。“加法”主要是在幅度增加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初次分配的收入,让老百姓的收入追得上甚至超过物价的上涨,让老百姓敢花钱,有钱花。

  “减法”主要是减税减负,分配时政府少拿些,让利于民,尤其在初次分配时,降低税收,使企业获利空间圈套,能够承担劳动力成本上升,又无需转嫁给消费者。事实上,国家财政收入猛增,减税空间很大。与此同时,加大对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公共产品的投入,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使其再也不必为教育、医疗、养老等拼命攒钱。当下,老百姓的税负是最重的,社会保障不到位,以至于家庭成员一人得大病,全家赤贫的现象比比皆是。企业工人与公务员在退休金上相差悬殊,这个差距不消除,大多数人自然长期与“中等收入者”无缘。

  欧债危机以来,一些人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为这些国家的高福利上,并提出我国需要防止高福利风险。其实,中国的实际不是福利太高了,而是太低了,低得不像话了,“高福利”风险并不存在。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不仅不存在“福利陷阱”的风险,反倒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加减法  加减法词条  收入者  收入者词条  比重  比重词条  中等  中等词条  提高  提高词条  
收入分配

 怎样界定中等收入群体更准确

 中等收入群体一般指收入保持在全社会中等水平、就业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宽裕的群体。学界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的讨论一般都是与研究收入和消费问题、分配问题、贫困问题、社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