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以来,央行进行了两次定向降准,扶持“三农”发展效果突出。
3月25日,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关于这件事(两次定向降准)怎么评估?主要看几项指标,即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农村地区贷款,包括支小贷款。而据以上指标考核,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则称,定向降准的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
两次定向降准
2014年以来,央行于4月和6月两次实施了定向降准,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和0.5个百分点,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中,仅6月的定向降准政策就覆盖大约三分之二的城市商业银行、80%以上的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90%以上的非县域农村合作银行。
对此,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定向降准是对过去特别是去年“三农”、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比例较高的商业银行的一种正向激励机制。央行将根据定向降准考核机制,定期对金融机构实施考核,根据是否达标对其差别准备金率进行动态调整。下一次考核拟于2014年一季度进行,届时将考察2014年的情况。
今年2月份,央行再次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除了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效果考核指标有哪些?
陆磊表示,不同于财政,任何金融政策基本都是间接的,这是金融改革的基本方向。无论是支农再贷款,还是再贴现,还有两次定向降准,这些都必须最终通过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来进行操作。
“为了达到正向激励目标,还需要相当多的配套措施,考核办法也是其中之一。这也是符合国际规范的,在美国称为社区再投资法,央行和银监会公共设置了一个考核办法,所谓考核就是正向激励,希望做到什么,当然还有两个"不低于",考核要达标。”陆磊称。
2010年,央行与银监会曾共同制定了《关于鼓励县城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银发[2010]262号文)。
“考核定向降准的效果最终要看获得定向降准的机构,对支农、支小贷款等符合政策导向的贷款是否增加,或占比有所上升,或增速高于一般贷款。”纪敏表示,定向降准的县域农商行、农合行,主要是其涉农贷款增速高于银行平均贷款增速,也高于其全部涉农贷款的增速,它的贷款90%甚至95%以上,都是涉农贷款,“从这个角度来讲,定向降准的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
近日,央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4)》称,考核以来,全国因参与考核工作的县城法人金融机构稳步增长并突破2000家,覆盖了中西部20个省(区、市)的全部县城地区以及7个东部省份的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机构达标率均在75%以上,部分省区的考核机构达标率甚至超过90%。
机构达标率均在75%以上意味着什么?陆磊解读称,“这意味着县域法人金融机构要把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县域当中的当地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多少还是符合"三农"规定的。”
“农村、农户、涉农等农字号贷款增速显着高于GDP增速,贷款占比显着高于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高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陆磊介绍,金融资源投入扶持三农绩效显着。
截至2014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地区贷款余额19.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23.3%,较2007年增长2.86倍,年均复合增长21.7%。此外,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全口径涉农贷款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
陆磊介绍称,截至2014年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2154亿元,年累计投放3102亿元。以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2014年末,再贴现余额1372亿元,年内累计发放3858亿元。
实际上,除了上述考核措施,报告显示,随着考核工作不断推进,不少地方政府还出台配套奖励办法,以县城法人金融机构考核结果为依据,对考核达标机构给予一揽子奖励政策。有些地方政府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财政贴息、税费减免、拨付土地款、名誉奖励等措施,为考核达标的机构提供配套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