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连奎:不要错过悬崖勒马的最后机会

  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不是真理,我们没必要将其奉为神明。今日中国,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高利贷面前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有数万亿的存款躺在央行“睡大觉”,这简直是人间最荒诞的事情。

  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欧洲拾起了哈耶克主义,美国拾起了货币主义,中国拾起了凯恩斯主义。结果3年下来,实行哈耶克主义的欧洲仍然岌岌可危,实行货币主义的美国毫无起色,而实行凯恩斯主义的中国虽然有些通胀,但经济总体运行还算差强人意。当然还有一类国家真正的采取了自由放任主义,如埃及、利比亚,这些国家则发生了政权更替。

  美国已经在错误经济政策面前悬崖勒马,预期中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出台,取而代之的是总额4000亿美元的扭转操作,即在2012年6月底前买入4000亿美元剩余到期时间在6年至30年之间的国债,并卖出到期时间在3年或以下的国债。

  中国的主流学者大都反对中国实行凯恩斯主义,但实行凯恩斯主义的中国民众大多都有工作,而不实行凯恩斯主义的美国却出现了实质上高达两位数的高失业率,而且今日的美国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靠向政府领取食品券维持生活,也就是平均每两个家庭就有一个人靠政府救济维持生活。在中国,主流学者都信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信奉弗里德曼的美国人搞了两轮的货币宽松仍然没能挽救经济,货币主义已成“鸡肋”。奉行弗里德曼的中国几乎将货币政策拉到了有史以来最紧的程度,仍然没有彻底解决通胀问题,现已证明弗里德曼失灵了,这样的主张,我们信它何用?

  中国主流学者一直非常迷恋哈耶克主义,欧洲更是坚定的哈耶克主义执行者,大幅度提高退休年龄,大幅削减社会福利,铁腕镇压工会运动和民众的示威游行,继续推进公有资产的出售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结果欧洲经济也并没有出现起色,甚至根本看不到希望。中国有学者希望用哈耶克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但是欧洲有福利可削减,而中国的社会福利根本经不起削减,所以说,中国实行哈耶克主义根本就没有现实性。

  目前危害中国经济的最大因素就是高利贷高利贷已经演变成普遍的融资行为。当下的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目前,自然人、企业法人、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公益基金都参与到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之中。以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较大,但现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

  当前蔓延全中国高利贷大约分为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许多企业通过几天的高利贷资金搭桥,继续获得银行信贷,这是较为安全的部分,但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二是风险较大的高利贷长期融资,借贷的企业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将趋于宽松,或者政府将放松房地产调控,到时以房地产的溢价能够偿还高利贷利率。显然,这是极端不靠谱的赌徒心态,当然这两种最终都要依赖于货币政策的宽松,如果没有货币政策的宽松,这些都将演变成恶性事件,温州、宁波等地最近就接连出现企业老板“跑路”现象,大家都在等待央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

  如果中小企业难以归还本息,高利贷链条就要断裂,风险就要爆发。从目前来看,巨额信贷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高利贷,最终不排除引发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我是一个坚定的供给学派学者,而只要进行一下深入的数据分析和现实比照,就会非常容易地发现,中国的通货膨胀,根本就不是货币因素导致的,而是供给因素导致的“价格通胀”。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1%,而当年年末M2余额比上年年末增长27.7%;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而当年M2余额比上年年末增长19.7%;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6%,6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5.9%。可见,2009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小于固定资产投资量,这可以间接说明中国很多基础生产资料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就是中国通胀的根源。

  今日中国,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高利贷面前铤而走险;一方面经过前期存款准备金的历次调整,中国已经有数万亿的存款躺在央行“睡大觉”,这简直是人间最荒诞的事情。当前央行是有能力解救中国的中小企业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改变观念。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不是真理,我们没必要将其奉为神明。而靠加大贷款,提高供给来治理“通胀”,并非没有先例。我国价格改革初期的通胀是由于供给不足引起的,后来通过加大对企业的贷款提高供给得到解决。里根总统在任时的美国,最初也采用货币学派的紧缩政策治理“滞胀”,结果造成了经济的严重衰退,后来改用供给学派的措施才力挽狂澜。这些都是从供给角度来治理“通胀”的成功案例,足可供我们借鉴。

  可以明确地说,中国到了埋葬货币学派,重拾供给学派的时候了。不要错过这悬崖勒马的机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悬崖勒马  悬崖勒马词条  错过  错过词条  最后  最后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机会  机会词条  
财经

 引导资金“脱虚” 多政策箭在弦上

 今年以来,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好转和监管政策的引导,资金“脱实向虚”已经得到初步遏制。银监会18日最新披露数据显示,一方面,上半年银行业同业资产、同业负债规模双双...(展开)

财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金融体系应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应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农村...(展开)

财经

 以新型城镇化拉动投资消费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