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沙伟斌:旅游经济可成为促内需重要途径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国民出游热出现“井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井喷”现象是在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明显的不利经济环境下发生的。旅游经济为何逆势增长,它对我国今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何启示,值得深思。

  笔者认为,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的“井喷”现象是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背景下,国民消费需要在有利的政策催化下迅速转化为现实需求的结果。顺应这种潜在的旅游消费需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其能更有效地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可成为我国未来促内需的重要途径。

  首先,近年来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由此带来了日趋强烈的高层次消费需要,其中有着较明显共性特征的,除了当前已非常突出的住房、汽车外,还有旅游消费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旅游在需求层次上接近于自我实现需要,属于较高层次需要,因此必须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中国2011年人均国民总收入达4930美元,已成为中高等收入国家,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旅游业支出占GDP比重超过10%的水平,我国旅游业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11年才刚刚越过4%。这意味着随着物质基础逐步增强,我国国民潜在旅游需求不断上升,但现实的旅游消费需求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不断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同时,我国国民未来旅游消费需求势必将持续快速提升。

  其次,潜在旅游需要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不仅需要消费者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还需要消费者能够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旅游度假。从供给上看,潜在的旅游需要想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也必须有足够的、条件适合的旅游消费供给方可成行,如合理的旅游交通费用、公平的景区景点收费等。

  最后,顺应国民因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旅游需求,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之能持续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可成为我国未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的重要途径。

  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地大物博的自然地理、丰富多样的社会人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支出占GDP比重,决定了未来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着巨大发展潜力,旅游经济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拉动内需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国内房价过高、汽车消费面临资源瓶颈,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更凸显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发挥旅游经济对内需的拉动作用,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从需求形成和供给优化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旅游政策。一是顺应当前国民旅游需求快速上升的现实,为旅游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如进一步延长法定假期和做实“带薪休假制度”等;二是从社会整体经济效益角度考虑,通过政府政策改变当前许多景区景点收费过高的现状,降低旅游消费门槛,优化旅游供给;三是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对“欺客”、“宰客”等严重影响旅游市场正常发展的恶性行为进行严管,化解国民旅游的种种顾虑;四是从文化宣传上对国民旅游消费需求予以支持和鼓励,引导国民形成适当的旅游消费文化,使得旅游经济能持续稳定可靠地拉动内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可成  可成词条  内需  内需词条  途径  途径词条  重要  重要词条  经济  经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