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话近两个多月来,经济界和学术界很多人都在思考,为什么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0日下午进行的第29次集体学习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主题?联想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联想“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联想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看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感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正在力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国而言,可谓别无选择,时不我待。
访谈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
赛迪智库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李燕
主持人
本报记者董山峰李慧张玉玲
误区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要完全摈弃传统产业,“重打鼓”、“另开张”
记者:最近我们调研发现,一提到新兴产业,各地都觉得应该是全新的产业,好像传统产业已经过时,一切都要重打鼓另开张,这会不会造成新的盲目投资和浪费?
薛澜:这确实是一个认识误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重要特点是创新驱动,另外一个就是满足战略性需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推动我国在若干关系长远发展的领域抢占制高点,使国民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但传统产业在我国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燕:即使在工业化发达国家,其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远高于新兴产业。现在确实存在将新兴产业概念化,以及将其与传统产业简单割裂这样一个误区。我们说新兴产业的发展,绝对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取而代之。大力支持发展新兴技术和产业关键是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改造传统产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一定要避免脱离传统产业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凭空而出,而是通过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比如发展新能源汽车,就离不开汽车工业现有的技术积累和生产制造能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离不开钢铁、石化、有色等基础工业;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也离不开软件、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传统产业大有可为。
冯飞:我们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结合起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原材料工业向新材料方向发展,汽车工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比如节能环保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节能环保的装备产品技术,为其改造提供支撑。当然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相对不太紧密,但绝大多数离不开传统产业的发展。
记者:一项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显示:全国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产业,60%的地区选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50%以上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否意味着各地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一窝蜂”苗头?
薛澜:各个地区有自身的优势,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方面差别较大,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优势,避免一哄而上的同质性竞争或产能过剩等问题,培育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现在,很多地区制定的发展新兴产业规划都大体相似,这种“一窝蜂”的发展对产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体现了一种认识误区。
当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分地盘”,因此我们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并不排除一定的竞争,核心目标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李燕:发展新兴产业要防止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建设。如果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条件和优势合理规划,只是以拉动投资、创造GDP为目的,盲目跟风上马大量投资项目,不仅容易导致产业雷同和区域性的产业重构,使地区产业发展缺乏主线,而且很容易在短期内形成大量过剩的产能,陷入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价格竞争。
风电设备、光伏等已经面临这样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二十余个省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另外,有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在各地热火朝天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警惕将其演变成新一轮重复建设。
冯飞:我们已经注意到有些地方政府不计条件、不计基础盲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地方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苗助长,如果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还是拉项目、争投资,其中蕴含的风险极大。
记者:现在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出台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怎样的扶持才更有效?
冯飞: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重视三个创新。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三是体制机制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用系统的思路加以推进。在支持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尤其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可以推动创新联盟。国际上创新联盟是推动重大创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我们还要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作为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试验体。
薛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尊重市场规律,避免干预过度。其次,要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研发支持,打造产业化创新平台。不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成新一轮低附加值制造业发展。过去三十年,我们形成了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环境,我们生产电冰箱、电视机、电子产品,但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因此,附加值比较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回到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老路上。第三,政府可以在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上发挥一定作用。比如新能源汽车,政府可以给予消费者一定补贴,从而增加市场销售,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形成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李燕:新兴产业有着与传统产业不同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完全照搬传统产业的思路来发展新兴产业也是一种认识误区。新兴产业有几个特点:一是发展前景好,但是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投资市场风险大;二是虽然科技含量高,但是技术还不成熟;三是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配套有待加强。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思路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首先,要建立起与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创新体系,特别是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和要求的融资体系。其次,培育市场、鼓励应用要有思路创新。政府在新兴产业培育中的角色,是引导、推动和使用。国外鼓励新技术应用的消费者、生产者补贴政策已经比较成熟了,可以借鉴。第三,在支持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方面要有新思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环节,仅靠一两家企业是很难取得突破的,要整合各部门现有的资源,加大财政资金对新兴产业自主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研发予以资金补助。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创新、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