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企与资源价格改革决定着转型力度

  有报道称,国资委正在制定一份“十二五”央企注资规划,电力、军工等行业的相关央企有望通过国资委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获得注资。据悉,国资委即将向五大电力集团和两家电网公司注资100亿元。具体分摊到每个集团不到20亿元,可能对缓减火电企业的行业性亏损作用不甚明显。

  由于市场化的煤炭价格不断上涨,而上网电价受到直接管制,夹在上下游之间的中国发电企业存在着行业性亏损,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这一现象涉及了两个问题:其一,究竟有没有必要为国有企业年复一年的提供财政补贴;其二则是资源价格改革,应不应该放开价格管制。

  中国一些资源性的国有企业承担着宏观调控的全局性任务,经常以此为借口获得巨额的财政补贴,这在电力、石油化工、粮食等行业普遍存在。但总体上,中国国有企业似乎近些年利润与规模急剧膨胀,尤其是金融、通讯等行业。事实上,国有企业这些年的好成绩来自国家隐性的补贴,一份国内机构的研究报告称,国企的资产扩张和账面利润主要来自于税收、信贷、资源租等隐性补贴,2001年-2008年间这三项补贴总计高达6万亿元,而同期国企的利润总和只有4.9万亿元。显然,国企的红利不过是幻想。

  中国国有企业的账目上的规模与利润膨胀,并非源于其竞争效率的提高,而是坐享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在19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完成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以非公企业为主的增量市场繁荣起来,这构成了对上游资源的巨大需求,一些处于资源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毫不费力的享受了这种资源增值带来的二次分配过程,相关产业管制、信贷优惠与税收补贴政策巩固了国有企业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因为中国的发展动力源于出口,即通过压低资源价格以及低廉的人工成本,维持着所谓的“比较优势”。中国试图通过汇率的渐进式升值与资源价格改革的双向运动来恢复汇率的均衡,并改善经济结构。资源价格改革无疑有利于控制资源的国有企业,而这种资源价格上涨的长期性与全球性,导致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了对资源领域的垄断,尤其是在煤炭领域出现一些“国进民退”现象。

  但是,在下游价格管控方面,电力与石油存在两种不同的命运。石油制品紧随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其价格生成机制甚至有“只涨不跌”的嫌疑,这是因为石油对下游的影响是分散的,除了物流、化工等行业,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私家车主。而电力的主要客户是制造业企业,电价的上涨对“中国制造”的成本构成了压力,尽管政府想积极关停高耗能等低端制造业,但是为了稳定就业与经济增长,仍然以财政补贴维持较低的电价。而且电价的上涨也会推动通胀,从而对货币政策构成压力,利率的上涨对整个经济造成打击。

  我们认为,政府如果真心推动转型,就应该考虑放开所有价格,并打破所有产业管制与国企垄断,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提供竞争效率。不应该继续以高额的补贴来养活国有企业,尤其是这些企业不仅没能提高效率,反而成为扭曲资源价格并阻碍改革的利益集团。如果继续依靠补贴和价格管制维持市场平衡,那么,这场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游戏最终会让中国经济无法承受如此大的结构性失衡与泡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企  国企词条  转型  转型词条  力度  力度词条  决定  决定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