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重庆,去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4万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640万亩;
中游湖北,沿江1公里内已有101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020年底前全部“清零”;
下游江苏,沿江沿太湖地区不新上任何化工、钢铁、煤电产业……
这是一场气势空前的“11手联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首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恰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体现。
“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多场座谈会引发强烈反响,多项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正谱写壮阔新篇章。
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哪些亮点,还有哪些短板?区域协调发展对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什么?记者进行了采访。
“原来在家务农没啥收入,现在学了蔬菜种植技术,每年收入还多了3万元。”自从2016年在九丰农业博览园当起职业农民,贵州铜仁万山区高楼坪乡大树林村贫困户许福秀的日子变美了。
从“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到西南山区投资,九丰农业博览园总经理冯资源觉得划算。“这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种出的西红柿口感特别好!”冯资源说,九丰农业博览园出品的西红柿“靓女不愁嫁”,每年需求量能达300多万吨。
资源加技术的“强强联合”,让穷山沟有了奔头。2018年,园区职业农民已逾400人,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农业观光年吸纳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
让领跑的有后劲,让后进的赶上来,全国一盘棋,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亮点纷呈。
看东部,创新引领率先发展。
5G领军者华为、无人机佼佼者大疆、知名互联网企业腾讯……不到15平方公里的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去年产值超过2509亿元。
这只是东部一隅。发明专利拥有量多,高端制造业集群大,改革开放试验田密集……东部沿海地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不仅实现率先发展,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观西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以前种甘蔗,一年才挣4000元。后来改种桑养蚕,江苏企业来收购,去年收入过万了。”从贫困户变身“万元户”,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马隘镇排留村村民农林贵喜不自胜。受益产业扶贫,去年全县70户人家因种桑养蚕收入超过10万元。
西部地区脱贫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一系列扶贫组合拳,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已从2012年末的17.6%下降到2018年末的3.2%,累计下降14.4个百分点。
瞰中部,抢抓机遇增速居首。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2006年至2018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8.6%上升到21.1%。特别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颁布以来,中部地区制造业获得空前发展,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从200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5.0%。
2018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均居“四大板块”首位,为支撑全国经济稳定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望东北,全面振兴步伐加快。
白山黑水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孕育大国重器的“摇篮”。从“端好自己的碗”到“做好自己的事”,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东北攻坚克难,奋力前行。
今年一季度,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6.1%、2.4%、5.3%。其中,辽宁当季民间投资增长1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东北全面振兴步稳蹄疾。
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区域发展差距正逐渐缩小。党的十八大以来,按不变价格计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7.2%、8.2%、8.5%和6.1%,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领先于东部地区。人均最高的东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间的相对差值,从2003年的高峰值2.5倍逐渐缩小到2018年的1.8倍。
“立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重大国家战略,将不同区域板块和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沟通国内外的重要轴带相耦合,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
去年4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在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为何如此密集地召开高规格的区域发展座谈会?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有何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拓展市场空间的内在要求。
出口受限,新市场从哪里挖掘?
向内看,回旋余地巨大。西部有道“二七”考题:“地盘”约占国土面积的70%,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广西南宁的人均GDP仅相当于江苏南京的1/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对稳投资形成重要支撑。
“作为发展中国家,区域、城乡发展存在差距,而差距正是潜力所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说。从区域协调入手,实现不平衡不充分局面的深层次“破题”,夯实经济增长的协同性、整体性,我国经济发展才能韧性更足。
向外看,合作空间广阔。亚吉铁路开通运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通车,马来西亚关丹深水港码头正式开港……“一带一路”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也为我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根据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文章认为,中国“一带一路”构想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平台,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一旦变成现实,将构建起世界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
外需疲弱,扩大内需从何处入手?
促进高品质消费,需借助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有近14亿人口,超过全球发达经济体人口总和,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十四五”时期,通过建设强大的区域一体化市场,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将形成一个近5亿人口的中高端消费市场,对我国扩大消费需求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形成重要引领。
保障高质量供给,要乘区域协调发展的东风。“我们需要促进高端生产要素集聚,打造拥有高端制造能力的区域板块。使我们在面对外部复杂形势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中高端产品的充分供应。”侯永志分析,东北地区完全可以借助东北振兴的东风,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燕认为,一流湾区往往在带动经济增长、引领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粤港澳三地深度合作,联手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张燕参加的课题研究得出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我国仍有18个省份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水平。这18个省份总人口超过全国一半,内需占全国42%,整体城镇化率仅为53%。如果将其城镇化水平提升至60%,将促进5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2万亿元的内需空间,直接提高全国GDP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
“通过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的省份有望继续释放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这将对我国扩大内需形成重要推动作用。”张燕说。
当前,西部铁路密度和等级公路密度,以及互联网普及率,仍落后于东部。在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基础设施差距是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一道坎。“东部不少农村都通高速路了,我们现在部分村屯的路还是砂石路。大雨一冲就垮,物流、旅游都发展不了。”广西德保县县委书记石永超建议,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偏远落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力度。
此外,还要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起来。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地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是中国第一个跨省份、一体化发展的融合创新实践区。嘉兴华悦包装用品有限公司2016年从上海搬来,生产面积扩大了,还升级为“智慧工厂”,今年全年销售额有望达到进驻园区第一年的4倍。
“过去,为了招商引资,难免各自为战。现在是科技城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发挥各自优势,招商效率、亩均产值都大幅提升。”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学斌坦言。
“增强发展在空间上的均衡性,就要破解生产要素流动中所遇到的体制性障碍,消除区域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效率。”侯永志说,应更加注重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出现底线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
市场解决不了的,政府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区域联动机制,使区域间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等更加平衡。
如何让欠发达地区的人民更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靳乐山认为,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真正转化,让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生态补偿机制仍需完善。“提供生态保护的地区有要求生态补偿的权利,生态受益地区有生态补偿的义务。”靳乐山介绍,去年我国财政补偿资金85%落到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强调将生态补偿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平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