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国同构是一种治理模式

  “家国情怀”一词看上去有些抽象,但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古往今来,深明大义的读书人,通过一言一行生动和形象地告诉我们何为家国情怀。

  既为家国情怀,当然要把“家”和“国”这两个维度密切结合起来。用儒学的话来说,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换言之,家国情怀是齐家治国的情怀。《论语·宪问》中“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的语句,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论述深刻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

  按照这种观念和精神,个人只有完善自身修养,才能把家庭治理有序,而家庭秩序井然是国家安定的基础。“修齐治平”,只有提高自身修为,才能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可见,个人修养与社会良知、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结在一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国情怀通过家与国的结合,提倡个人道德自律与国家治理的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这为读书人树立了明确的理想追求,从而使自我道德约束与个人奉献社会的理想追求有机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生命的来源与成长的依靠,是一个人精神的归宿与情感的寄托,也是一个人进步的基础与力量的源泉。习近平同志曾讲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也是个人事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石,人们在社会上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最终还是要与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和分担。只有把家庭建设好,使人拥有和睦的家庭、浓厚的亲情并恪守孝道,才能为国家安定提供坚实的基础。而要把家庭建设好,家庭责任感不可或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连家人都不重视与爱护的人,会在国家危难之际,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墨子·兼爱》早就阐释了这种道理:“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据此,只有爱家的人才能爱国,一个连家都不爱的人,岂能爱他的国家?当然,家国情怀绝不是将眼光仅仅放在“家”里,它还要求读书人胸怀天下,济世安民,但做到这一点,家庭责任感是起点。

  家国情怀要求实现家国同构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儒学提倡家国同构,即强调家庭和国家在内部构造机理上具有同质性,强调家庭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家庭承担了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功能。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家庭秩序是国家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如果家庭结构不完善,社会、国家的有序治理也很难实现。我们所熟知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室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的话语,表达的就是这样的含义。将家庭治理好,推而广之,就为治理好国家奠定了基础。具有家庭责任感,才能产生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感,才能以民心为心。只有具备这样的齐家治国情怀,才能把国家认同、社会共识、家庭自律和民众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形成良好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家国同构是一种治理模式,形象地讲,就是保持国家治理与家庭自律的同质化,使个人的家庭伦理和爱国情怀高度一致。而齐家治国情怀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虽然齐家治国情怀与家国同构并不在同一层面,但要真正形成家国同构的治理结构,就离不开齐家治国情怀的支撑。

  家国情怀注重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

  古人讲,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只有在家尽孝,才有可能为国尽忠。儒家所要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家和爱国由此有了高度的一致性。虽然这种认识产生于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但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东汉经学家马融在《忠经》中认为:“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也。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其含义是指,忠的精神和行动是在个人身上形成的,它表现于家庭伦理中的孝慈,而完成于献身国家事业。曾国藩的《家书》提倡尊重长辈、关心平辈、爱护晚辈,又在此基础上将其上升到对国家的尽忠,至今仍有感染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国”难以割舍分离。如果把“家”比作小河,把“国”比作大河,小河枯竭了,大河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就此而言,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石。齐家是为了治国,治国首先就要齐家。从大的方面讲,对家庭的责任也是对国家的责任,而对国家尽责也是为了家庭的和美幸福。正因为“国是最大的家”,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家庭关系,倡导恪守孝道、教育好子女、树立好家风,也是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家国情怀强调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国”是“家”的延伸,“家”和“国”在多数情况下是利益同向的。不过,“国”既不是卢梭所指的个人之间的契约式集合,也不是家庭之间的契约式集合,也不能等同于各个小家。“家”和“国”的利益有时也会发生冲突。深明大义的读书人往往会将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于最高的位置,家庭、个人利益要为之让步。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千百年来,深明大义的读书人,也是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故而,齐家治国情怀还表现为在把个人、家庭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结合的同时,又将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于最高地位;在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家庭、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取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舍家庭、个人的利益。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国同构是一种治理模式  家国  家国词条  同构  同构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  模式  模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