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思想,是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经90多年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一)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四个自信”的概念,但是,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形成了“四个自信”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在进军长沙途中遇挫,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这是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端,近代中国从国情的实际出发,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秋收起义以后20多年漫长而艰难的革命征途中,毛泽东对道路自信的初心始终未变。
革命道路的探索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道路自信必然源于理论自信。1936年,毛泽东在和埃德加·斯诺谈及1920年赴北京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情况时说过:“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就是毛泽东最初的理论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与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相伴而生的,是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此,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中有过深入的论述,其科学性已经实践证明。
中国历史悠久且古代文化发达,可当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近代中国封闭的大门时,有人主张中国文化本位,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因为近代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既是政治选择,也是文化认同,所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自信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
邓小平承前启后,继承毛泽东“四个自信”的思想。正如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所说的:“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思想的最初表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思想形成的开端。历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传承与发展,到党的十八大,胡锦涛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概念。
(三)
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丰富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思想。
首先,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四个自信”的概念,如上述“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
其次,习近平论述了“四个自信”的相互关系。2016年5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就是说,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基础。
再次,习近平论述了“四个自信”的功能。2013年3月,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在谈及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接着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也就是说,中华民族迈向未来是不能没有精神动力的强劲推动的。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又说:“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这是对“四个自信”功能的明确表述。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思想是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经90多年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未来发展的引擎。(执笔:陈邵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