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下降是近年来法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竞争力下降一方面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倒闭企业增多。据统计,2008—2011年,法国每年大约有6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受影响最大的是工业和商业领域。其中,2011年中小企业倒闭数较2010年增加了10%,2011年第四季度中小企业倒闭数量环比更上升了35%,这一增幅超过此前国际危机时期。另一方面导致法国产品的市场份额萎缩。在欧盟内部出口市场,法国的份额从2000年的12.7%下降至2011年的9.3%;在全球贸易中,法国对外贸易从2002年的顺差35亿欧元变为2011年的逆差712亿欧元,市场份额更是从占全球贸易的6.3%下降至3.3%。削弱法国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原因,一是由于企业税负过重,二是劳动力成本过高。从税负看,法国企业税负高于其他欧盟国家,法国企业每年需缴纳税费约合2820亿欧元,而德国企业仅需承担1390亿欧元的税负,英国企业为1760亿欧元,西班牙企业为2200亿欧元,意大利企业为2640亿欧元。从劳动力成本看,近年来,法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法国企业员工的年人均劳动时间仅为622小时,远低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721小时。而法国企业员工的薪酬达到了15年来最高水平,2009法国企业的员工薪酬支出占到企业增加值的67.7%。自实行35小时工作制以后,法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了10%,而与此同时德国的劳动成本降低了9%。
由于财政状况不佳、社会福利制度的刚性和势力强大的法国工会组织的抵制,使得大幅度减税和降低劳动力成本这些对于提升法国企业竞争力最直接的方法缺乏现实可行性。因此,法国企业需要在税负和劳动力成本高企状况下,另觅提升竞争力的可行路径。事实上,近年来不少法国企业积极通过面向服务活动环节重整价值链或拓展价值链活动,以增强产品的差异化特征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以高附加值服务活动为中心重构价值链。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僵化的用工制度,众多法国企业在产品生产的加工制造等直接生产环节已无竞争优势可言。为了将企业资产配置到自己优势最明显的经营领域,近年来,不少法国企业纷纷调整价值链活动,将直接生产环节外包或外部化,而集中企业资产专注于设计、营销、品牌、服务集成等服务活动环节,打造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法国南部“机械谷”的弗雷斯特―里内机床公司原本是一家从事大型、高速、高精数控铣床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全流程企业,但目前该公司只负责设计、核心部件生产、总装与销售,该公司也因此由一家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转型为一个以市场调研、研发设计、总装调试和国际化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活动为主的新企业。而法国女装企业在经历连续近10年时间的大规模外迁潮后,已经朝着专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方向转变和调整。
以强化研发能力提升产品功能附加值。所谓功能附加值是指由于企业创造并满足了客户更高层次需求而使企业获得的超额回报。由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存在差异,如一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另一部分消费者对功能敏感,这样就使同一类产品存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作为生产企业在其中一部分细分市场失去竞争优势,并不意味着它在其它细分市场就没有机会。法国一些纺织品行业的中小企业在失去价格竞争力之后,就选择在产品功能开发上下功夫,密切跟踪消费需求发展趋势,针对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用途的新需求,致力于开发附加值更高的健康功能型纺织品,以在高端细分市场竞争中获得新优势。
以加强外观设计提升产品审美价值。所谓审美价值是指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赋予而提升的产品附加价值。这种情感或来自产品所带来的视觉享受,或来自于产品使用的舒适体验。在产品本身的功能难以比竞争对手更胜一筹的情况下,一些法国企业致力于加强产品的外观设计,力图以独特的设计赢得消费者的情感。外观设计不仅限于使产品的外观赏心悦目,外观的结构造型也是展示产品形态美丑与功能价值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竞争激烈的矿泉水行业,法国达能集团旗下的evian(依云)水凭借一滴完美的水滴造型的瓶型设计和线条幽雅流畅标签背景设计,给消费者带来了艺术品般的视觉艺术享受。这种造型魅力提高了产品的审美价值,并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法国Fragonard(花宫娜)香水公司则精心设计出了便于外出携带使用的小容量喷雾型包装瓶身,给消费者带来了使用上的舒适便捷之美,这种精心但单价不菲(每个空置的瓶身售价10欧元)的设计既赢得了消费者的情感,也提高了Fragonard香水产品的附加值。
以坚持品牌塑造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品牌是辨识产品等级和细分市场的标志。高端品牌甚至顶级品牌虽是小众市场,但其容纳的却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近年来,为在激烈竞争中赢得机会,一些法国服装企业逐渐将自己定位于高档市场、专业服装市场及奢侈品市场,依靠“绝对的质量”和高附加值取胜。例如,法国“鳄鱼”坚定于高端市场定位,“鳄鱼”POLO衫逐步回归在法国本土生产,致力于打造“法国制造”的品牌形象,目前,其限量版产品深受亚洲和南美客户推崇。另外一些高档但非奢侈品厂商也正寻求向奢侈品靠拢,以塑造新的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