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日本经济第三季度增长率为1.9%,比上季度的3.8%下滑一半,出口也呈萎缩之势,下降0.6%。“安倍经济学”推出至今已近一年,其超常量化宽松、灵活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战略的潜在风险亦逐渐暴露。
一些数据显示,“安倍经济学”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功:消费价格指数在连续14个月保持负数后于今年6月首次转正;剔除能源和食品的年度消费价格指数降幅稳步收窄,通缩也于今年9月降为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预测显示:2013年日本GDP将增长2.0%。日本央行的数据则更为乐观:2013财年的增长率为2.7%,通胀指标为0.7%,2015年将实现消费价格指数增长2%的物价调控目标。
虽然成效初显,但“安倍经济学”的可持续性存疑。数据显示,日本2013年前三季度的增长率已呈下降态势,个人消费增速三季度也出现陡降。通胀指数虽有所上升,但并非主要由需求增长所引发,其中有日元贬值导致进口石油、原材料等资源价格大幅提升的作用。此外,日元贬值并未令日本得到预期的“实惠”。今年前9个月,日元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为去年同期的2.3倍,但出口反而下降了11.7%。据此来看,“安倍经济学”若想取得根本性成功,仍面临较大挑战。
首先,日本经济同时面临增长停滞、政府债务规模庞大、消费需求低迷,产业国际竞争力弱化、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下降等纵横交错的难题,这需要推出强有力的结构性改革来破解,而这方面恰恰是目前进展最缓慢的项目。其次,宽松货币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受限,日本银行希望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压低长期名义利率,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商业固定资产投资、住房投资和消费,但日本10年期政府债券占比却不到1%,而政府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也将在明年达到240%。再次,现行政策导致收入分配进一步失衡。目前政策的受益者主要是大型企业、持有证券和房产的高收入阶层,小微企业及低收入阶层不但受益较少,还得承担能源、食品价格成本的上升。如果日本不进行充分的结构性改革,以调控通胀目标而增发的货币,除了抬升价格之外并不能实现产出的增加,日本很可能因此由通缩走向滞胀。此外,日本政府计划于明年4月提高消费税,以刺激消费的可持续性。但该措施却是一柄双刃剑,它将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渠道,压制消费和国内需求。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地缘原因,亚洲诸国与日本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产业供应链关系,一旦“安倍经济学”失败,不仅会重创日本经济,也将对亚洲各国的经济带来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