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经济哲学40年:发展进程与重心迁移

  内容提要:近40年的中国经济哲学与改革开放实践同步伐、共频振,其发展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初始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的丰富深化阶段。40年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重心也发生了迁移:从初始起步阶段对经济哲学合法性及其性质的追问与论证,到20世纪90年代对经济哲学体系建构的探索和思考,再到21世纪以来围绕中国现代性问题进行的多维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哲学研究开启了以民族复兴为旨趣的研究进路和前行方向,竭力为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哲学基础,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学理支撑和价值支持。近40年的中国经济哲学研究,在曲折中前行发展,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存在不足。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哲学前途光明、前景可期。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哲学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实践而兴起的新兴学科,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伐、共频振。一方面,近40年的中国经济哲学研究因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而开启,随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进程而发展,伴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深入而丰富和深化。在此意义上,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是我国经济哲学生发的实践根据,其在根本上历史地规范了经济哲学的研究定向和发展进程。另一方面,经济哲学则以自身特有的跨学科理论特质、综合的理论视野以及深度的人文价值关切融入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撑、智慧支持和价值匡扶,从而经济哲学不仅成为今日中国学术版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且现实地构成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今天,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坐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中国经济哲学的总体概貌、发展的历程与重心的转移,概括和梳理经济哲学研究的基本主题,总结和反思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得失,并展望中国经济哲学的发展方向和前行目标,对于发展和繁荣中国经济哲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起始阶段:对经济哲学合法性及性质的追问与探讨

  中国的经济哲学研究,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发展战略,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上的根本转变。这使得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被打破,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成为当时的重大历史课题和迫切的现实任务。中国经济哲学正是在顺应这一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而生发的,其旨趣和初心就在于以哲学理性审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谋智慧支持。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的经济哲学是作为市场经济哲学意识和市场大潮中的哲学之思而出场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呼唤。那么,经济哲学是否具有合法性?其存在的依据何在?它又是如何可能的?这些问题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哲学研究中初始遭遇的思想课题和理论任务。因而在初始起步阶段,我国的经济哲学研究主要围绕上述问题而展开,讨论的中心则是经济哲学的合法性及其性质问题。对于经济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学界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证与阐释。

  第一,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层面阐述经济哲学的必要性。“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①经济哲学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兴起,乃是中国社会深刻转型的内在需要,特别是其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现实要求。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内在地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以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改革开放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其中充满着新旧力量的博弈,交织着错综复杂的观念纷争,伴随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步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实践,没有现成经验和模板可供借鉴。同时,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要求和全新的经济实践任务,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学说和哲学理论,则难以承担起应有的理论指导、智慧支撑和价值牵引的重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陷于“经济学贫困”、“哲学贫困”的理论危机。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和思想境遇中,经济哲学作为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性的思想努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哲学之思和经济智慧而现实地出场,获得了自己的存在根据。因此,面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哲学的合法性之追问,学界首先从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实践的存在论层面予以了回答,阐述了经济哲学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从思想历史传统方面阐释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面对中国经济哲学合法性的追问,学界还通过对经济哲学思想史的回溯与发掘,阐释中国经济哲学的合法性。这主要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的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著作及其思想的研究,发掘和阐释其中的经济哲学思想,从而指证经济学的哲学传统和哲学经济学传统,并从宏观的思想史方面梳理出经济哲学思想的历史沿革和理论变迁,指证经济哲学的历史性存在维度,为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合法性提供了思想史的依据,增强了对中国经济哲学界研究的信心。

  第三,从学科发展规律的角度论证经济哲学的合理性。对于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合理性问题,学界也从学科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的角度予以阐述,认为经济哲学的出现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譬如,在古代社会,因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水平的狭窄性,在对事物的认识方面总体上呈现为混沌性、笼统性、表象化的特征,从而难以形成专门化的科学知识。至近代以后,人们把握自然事物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对人类所处的世界采取了精细化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呈现出专业化、领域化、细致化的研究特色和认识特征,形成了门类繁多的“分科之学”,从而包括物理学、经济学在内的许多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纷纷挣脱哲学怀抱而成为独立的学科。然而,科学发展不仅具有分化的发展特征,也具有综合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分化的日益深入,其所能把握到的知识就越发窄化,从而影响到对事物整体性和本质性的把握。这就要求在科学分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或在科学分化过程中,必须自觉打破过度狭窄的学科壁垒,摒弃过细的专业分界,实现学科综合,以获得对事物之整体性、系统性和本质性的把握。在当代,一方面经济学不仅成为“经济学帝国主义”,而且变得日益抽象化、数学化,经济学的哲学维度不断丧失,远离了经济学服务于满足社会财富需要和个体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哲学则不同程度地远离鲜活的经济生活世界而变得日益抽象和乏味,沉溺于抽象的概念演绎和范畴推演,背离了哲学为人类建构和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的根本宗旨和功效。因此,构建经济学的哲学之维,新铸哲学经济之根,以获得对人类存在根基和生命意义的整体性把握,成为现代人迫切的思想任务,从而使经济哲学研究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在经济哲学的性质问题上,尽管学界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但这一时期大都把经济哲学归属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将其规定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经济问题、总结经济经验、揭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哲学智慧。由此,经济哲学在学科性质上被视为一种应用哲学或交叉学科,且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的渗透和交叉结合。

  概观初始起步阶段的中国经济哲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哲学自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中掀起的哲学浪花。它开启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帷幕,回应了对经济哲学研究的质疑,确立了经济哲学研究的合法性,为全面开展经济哲学研究奠定了思想共识和基础,并由此开辟出一个全新的思想空间和理论园地。同时,由于这一时期的经济哲学研究尚处在初始起步阶段,在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简略、粗放和狭窄的认识特点。譬如,对于经济哲学性质,基本上是把它视为应用哲学,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领域中的单向应用。再如,对经济哲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本上将其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围。又如,对研究方法和路径上,也存在简单化的倾向,这集中表现在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基本原理、哲学方法、体系框架运用到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式上显示出僵硬和简单化倾向,导致经济哲学研究难以穿透经济现象,难以深入经济问题的本质并获得真理性认识,从而不能为经济实践提供切实的哲学智慧和价值牵引。所以,这一时期的经济哲学研究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但也体现出稚嫩性的一面。

  二、20世纪90年代发展阶段:对经济哲学体系建构的探索与思考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学界关于经济哲学的研究不断推进,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而这一阶段的研究和讨论则聚焦在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体系建构问题。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学界主要探讨并解答:何谓经济哲学?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如何建构经济哲学体系?

  关于经济哲学概念释义。在何谓经济哲学的问题上,学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释义,提出了不尽一致的见解和主张,代表性的观点有:(1)作为理论哲学经济哲学。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哲学从属于理论哲学,是经济事实和经济学的观念在哲学领域中的引申,其特点是以现代经济经济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哲学的基本概念。所以,在经济哲学研究中,作为确定性的前提出现的是经济经济学中的基本事实和概念,而作为变数出现的则是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观念,换言之,经济哲学的出发点是经济经济学,落脚点是哲学。(2)作为应用哲学经济哲学。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哲学在本质上属于应用哲学,并把经济哲学规定为是哲学理论在经济现象和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即自觉运用一定的哲学观念、哲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去理解并揭示经济现象或经济学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所以,在经济哲学研究中,作为确定性的前提出现的是某种哲学理论,而作为变数出现的是经济事实和经济观念。(3)作为研究经济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经济哲学。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哲学是对经济学的方法论和隐含在经济学背后的价值观的揭示和反思,实质是对经济学家经济思想背后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所以,经济哲学主要是对各种经济理论的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比较研究。(4)作为对重大经济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的经济哲学。这一观点认为,经济哲学是对诸如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关系等重大的经济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哲学经济学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以提出切实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所以,经济哲学不仅限于对经济理论的前提反思和批判,更重要的是要直面经济实践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并对之进行经济学和哲学相结合的批判揭示。(5)作为部门哲学经济哲学。这种观点认为,部门哲学是对人类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门的哲学问题的哲学思考,经济哲学是一种部门哲学,它是关于经济活动和经济领域的哲学思考,是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需要哲学去解答的那些事实或问题的哲学

  当然,对于经济哲学的释义,远不止如上所述,还有诸如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哲学、作为经济现象学的经济哲学、作为启蒙哲学经济哲学等。②笔者认为,对经济哲学概念的把握,需要从哲学经济生活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反思和价值关切角度加以理解。一方面,经济哲学要关注形而下的经济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把握经济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经济哲学需要自觉确立形而上的人文价值关切,坚守经济生活的价值合目的性,从而寻求并实现经济的合理性和价值合目的性的统一、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的统一。因此,经济哲学在根本上是对经济生活世界的哲学反思和意义追问,其旨趣在于立足人类自由和幸福的原则高度,对社会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进行哲学层面的深刻理性反思和深度的价值追问,以制定合乎经济理性和价值合目的性的经济制度和政策措施,实现经济规律和人的价值性的有机统一,从而使经济成为成就人之自由存在本质的现实基础,使哲学成为立足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世的智慧”。同时,从现有的经济生活出发,反思和突破旧有的哲学概念和哲学观念,摆脱不合时宜的哲学教条之束缚,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关于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伴随学界对经济哲学概念及其具体内涵的规定和阐释,对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讨论也一并深入展开。在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学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的学者主张,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科学,其旨趣是揭示内含于经济学本身中的“哲学性”问题,实质是对经济学之哲学基础的反思;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哲学的实质是经济学批判,它是系统地、严格地、彻底地对经济学的前提、意义、基本概念以及重要的经济现象进行哲学层面阐释的科学,因而经济学的前提和重要概念是经济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然而,这些讨论背后根本的分歧则集中于经济哲学是一门分支学科还是交叉学科?对此,有的学者主张,经济哲学是一门分支学科;有的学者坚持,经济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且在各自内部又有不同的意见分歧。譬如,在主张经济哲学是分支学科的观点内部,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哲学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形而上学,应归属于应用哲学;有的学者则主张,经济哲学的实质是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元理论,因而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归属于经济学。在经济哲学是交叉学科的观点内部,有的学者主张经济哲学是线性跨学科即把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价值原则运用到经济学中产生的综合交叉学科;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哲学是结构性跨学科即经济学和哲学相结合互交叉产生的综合学科。尽管学界对经济哲学学科性质的观点和认识难以达成一致性的共识,但其中引发和提出的观点与思考维度,拓展了经济哲学研究的思想空间,深化了人们对经济哲学的思想认识,推动了经济哲学的研究和发展。

  关于经济哲学体系的建构。伴随学界对经济哲学及其学科性质的讨论,关于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经济哲学体系的论题也随之浮现。对此学界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譬如,有的学者提出了经济哲学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问题,认为经济哲学若想要以一门独立的学科面貌立足学科之林,就需将经济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作为重要任务,尽快建构起自洽的理论体系。有的学者提出建构经济哲学体系的成熟度问题,认为中国经济哲学研究还处于初步的阶段,研究基础还薄弱,尚不具备建构体系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哲学体系建构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还是应当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特别是要致力于对中国现代化实践过程中突显的重大经济问题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智慧支持。有的学者则提出了综合性的看法,认为经济哲学的学科体系建构与问题研究并不矛盾,二者并非彼此对立,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事实上,对于经济哲学的体系建构方面,学界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有的学者从经济本体论、经济辩证法、经济认识论、经济价值论、经济历史观等方面确立经济哲学的内容体系;有的学者从经济物质论、经济规律论、经济方法论、经济认识论、经济文化论、经济关系论等方面确立经济哲学的内容体系;有的学者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经济认识与经济实践、经济现象与经济本质、经济时间与经济空间、经济利益与经济需要、经济系统与经济要素等基本范畴为内容建构经济哲学体系;有的学者则倡导以经济系统、经济发展、经济意识、经济方法、经济环境、经济伦理为基础内容建构经济哲学体系;等等。

  审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哲学研究,可以说经济哲学研究发展迅速,无论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在研究的路径和方法方面,皆有显著的进展,其中在对经济哲学释义及其学科性质的研究和阐释方面更加深入、全面和系统,突破和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经济哲学较为狭窄、粗浅的认识局限,并对经济哲学体系建构作了初步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想积累和发展基础。然而,我们也必须指出,这一阶段对经济哲学体系的建构,在总体上并没有确立起来,且这一重要任务在后来的研究中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至今依然是中国经济哲学研究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背景相关,那时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和学术界正处在对苏联传统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和政治经济学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自身面临着范式转变和理论创新的问题,因而经济哲学作为经济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跨学科交叉学科,其学科体系的建构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问题,存在着以何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与何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相结合和交叉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合理解决的。因而,在后来的研究中,经济哲学体系建设问题一定程度上被阻碍了,从而在21世纪以来,以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式研究成为经济哲学研究的主要路径。

  三、21世纪以来的丰富深化阶段:围绕中国现代性问题进行多维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使得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快速增长,社会财富与日俱增,大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明显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中国震撼”的效应。与此同时,市场化生活世界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人们的贪欲和物质主义价值追求日趋狂热和泛滥,导致诸如市场负外部效应、贫富差距、社会对立、生态灾难、意义危机等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现代性问题纷至沓来、规模呈现、应接不暇,深度地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存在之隐忧”。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拯救!对这些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批判成为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关注焦点和研究重点。因此,21世纪以来的中国经济哲学研究除继续关注以往的研究主题和内容以外,研究的重心则迁移到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并开展了多层面、多角度和多方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一,对经济哲学基本范畴的研究。范畴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关系的概括,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内容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范畴和概念是科学理论体系大厦之砖,所以范畴研究是建构科学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体现该学科发展的程度。经济哲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要确立起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地位,就必须加强对基本范畴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基本范畴研究成为经济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界对诸如“经济”、“经济人”、“经济自由主义”、“经济个人主义”、“经济效率”、“经济公平”、“经济正义”、“生产”、“劳动”、“货币”、“资本”、“财富”、“金融”等范畴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发表了一批富有创见的学术成果,为经济哲学体系建构和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和思想积累。

  其二,对经济哲学思想传统的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建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对历史上思想资源的自觉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以往的学术传统和学术思想往往构成后来学术发展的思想前提和理论资源。中国经济哲学若希望获得一路繁花,就必须沉下心来走向思想史的深处,发掘和梳理历史上的经济哲学思想和智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哲学界对散布在思想史上的经济哲学思想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发掘和梳理,并力图揭示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发展逻辑。这集中表现在:通过对思想史的考察,深入阐述经济学的哲学传统和哲学经济学传统,揭示出经济学和哲学之间的历史勾连和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有机关系,并梳理其中的历史线索和发展脉络;考察和分析古代中西著名思想家的经济哲学思想,梳理内含于中世纪西方经院哲学中的经济哲学思想,揭示近代西方哲学与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关联,分析当代科学哲学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等等。通过对经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重现哲学经济学之间的悠久历史关联,揭示经济哲学的历史向度,为21世纪以来的经济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借鉴。

  其三,对货币哲学、资本哲学、财富哲学和金融哲学的专题研究。随着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展开和市场经济实践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经济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化的人际交往行为日趋广泛,从而使市场化的经济生活主导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样式。而在经济化的生活世界中,货币、资本、财富和金融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人们对货币、资本、财富和金融的追逐日益变得疯狂和肆无忌惮。这在不同程度上动摇了固有的社会存在根基和价值秩序,引发社会的无序和动荡,消解生命的尊严和做人的意义。因此,立足市场化的经济生活世界场景,从哲学层面深度反思货币、资本、财富和金融的核心本质及其存在逻辑,阐发货币、资本、财富和金融的存在限度及其人学之维,进而引导人们培养积极健康的货币观念、资本观念、财富观念、金融观念,就成为现实的思想课题。鉴于此,中国经济哲学界对货币、资本、财富和金融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取得了积极的理论成果和思想效应,改变了单纯从主流经济学视野看待货币、资本、财富、金融的狭隘眼光,确立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反思货币、资本、财富、金融的本质及其终极价值本体,监审货币、资本、财富、金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澄清货币、资本、财富、金融的深层本质,剖析市场化经济生活世界中货币异化、资本异化、财富异化、金融异化的实质及其根源,揭示了市场化交往关系中人们对货币、资本、财富和金融的价值迷误及其原因,批判了盛行于现代社会中的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财富幻相和金融符号拜物教,从而对货币、资本、财富、金融的认识提升到了经济哲学的层面。③还不仅推进了经济哲学理论研究,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观照和价值航标。

  其四,对马克思经济哲学及其当代意义的研究。诚如前文所述,经济哲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深刻的现代性背景。随着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度推进,中国的“现代性隐忧”日趋突显,“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之问。为应答这一时代课题,中国学界希望从马克思那里获得更多的思想智慧,提出“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的学术口号,对马克思思想开展了整体性的重读和诠释。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哲学界也积极发掘和阐发马克思著作中的经济哲学思想,并取得了丰富的思想共识和理论成果,主要体现为:强调马克思是在经济学和哲学的创造性结合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由此实现了思想史的哲学革命和经济学革命,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改变自身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是在批判和反思现代资本逻辑及其意识形态中建构而成的,从而资本逻辑批判和人类解放是其总问题域和理论核心,其中包含着迄今为止对资本运作和发展趋势的最为深刻的洞见,由此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当代价值集中体现在,为我们理解和把握身居其中的当代资本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坐标和方法论指导;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的深度研究,认为《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从而指证《资本论》的经济哲学性质,深入阐发了《资本论》的经济哲学思想,形成了大批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学界还对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经济哲学思想进行了发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理论内容,并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和价值图景,促进了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事实上,21世纪以来的中国经济哲学研究所关涉的内容和课题远不止如上所述,其中还有诸多的内容,如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经济哲学透视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哲学反思,对社会公正、公平与效率、分配正义等问题的经济哲学追问,对社会贫困、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中国道路等问题的经济哲学探析,对信息时代、信息文明的经济哲学检审,等等。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上,皆不乏经济哲学的自觉介入和批判监审,也因此显现出经济哲学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积极在场。

  概览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中国经济研究,就总体而言,一是注重专题性研究,从而使研究更加集中深入;二是研究关涉的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内含经济哲学的理论、历史、现实等各个层面;三是问题意识更加突出,围绕中国现代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多维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但是,这一阶段对经济哲学学科体系建构和发展问题的关注有所忽略,集中于对经济哲学的专题性研究导致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哲学学科整体发展的关注不够,使得经济哲学的“整体性”问题依然较突出。

  毋庸置疑,近40年的中国经济哲学研究成绩斐然,成果丰硕,这特别体现在:一是经济哲学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发表了逾千篇学术论文,出版了数量可观且富有学术性、创新性和影响力的经济哲学研究专著,译介了大量国外经济哲学著述,收获了可喜的经济哲学思想成果,并为中国经济哲学“更上一层楼”奠定了较好的学术基础和思想积累。二是搭建了国内经济哲学研究的学术平台,组建成立了全国经济哲学研究学会,聚集了一批专门从事经济哲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经济哲学研究队伍,特别是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同时,研究条件得到了改善,研究氛围更加浓厚。三是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微弱到凸显的学科发展局面,开辟了新的学科领域,为当代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提供了新的学科生长点,丰富了今日中国的学术版图和思想面貌,成为一道亮丽的学术风景。四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哲学经济哲学向度,发掘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传统,阐发了其丰富内容及其当代价值,并因此积极推动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研究。五是近40年的经济哲学研究,是紧贴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脉动和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而展开的,是对其间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艰深的思想课题而进行的理论解答和智慧之思,从而自觉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和价值守护,经济哲学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哲学研究和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这集中表现在:一是经济哲学论域不够清晰,这使得如何推动经济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研究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亟待细致廓清和明晰经济哲学的论域,确定更加明确、更为合理的学科边界和范围,以促进和提升经济哲学研究的水平和层次。对此,需要进一步细致厘清和阐明诸如经济哲学与“哲学一般”、经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哲学经济学(包括理论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经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哲学与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之间的关系,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经济哲学的研究论域进行清晰的划界,确定经济哲学所研究的问题领域,使研究更加规范和深入。二是与国际经济哲学思想界的对话交流有待加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信息互联网的当今世界,物质的生产和精神的生产皆超越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具有世界性质。因而,中国经济哲学研究不能限于国内的研究视界,而是需要扩大研究视野,放眼国际经济哲学思想界,及时把握国际经济哲学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向,批判借鉴和大力吸收有益的经济哲学思想理论,为中国经济哲学研究提供思想资源和方法借鉴。同时,需要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哲学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传播工作,以推动中国经济哲学的国际化参与程度,从而在国际经济哲学的交流对话中实现中国经济哲学话语的积极在场。三是经济哲学体系整体性建设亟待加强。尽管近40年的经济哲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理论体系建设可以说依然薄弱。如果说在经济哲学起步阶段体系建设尚不具备基础,也不是十分迫切的话,那么这一问题在今天日益变得迫切和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未来经济哲学研究的扎实推进和深度发展。四是研究队伍有待进一步整合。虽然近年来经济哲学研究队伍在不断扩大,但在这支队伍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居多,集经济学素质和哲学素质为一身的“两栖型”学者还是较少,从而总体上制约了经济哲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如何培养和整合出一支高质量的经济哲学研究队伍成为重要的任务,它将直接关乎未来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的高度和水准。五是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联盟有待加强。经济哲学的初衷是通过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联盟,发挥经济学和哲学两门学科的优势,对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存在和发展问题进行整体性综合研究,以深入把握“社会现实”,为解答时代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案。然而,现实的真实情况是,在经济哲学研究领域,参与的学者以哲学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居多,经济学家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致使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联盟关系不够紧密,即便有一些经济学家积极参与,也因其具有的专业学科视野的限制和影响,在具体的问题研讨中,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之间在“视域融合”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哲学研究的力度和影响力。所以,如何既不断加强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联盟,又能在研究中有效实现二者之间的“视域融合”,这是需要深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问题是化了妆的答案。尽管中国经济哲学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但这些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发展的动力和前行的方向。中国经济哲学正是在回应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重大问题而发端和发展的。同样,中国经济哲学的未来发展,除继续努力逐一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外,根本的路径还是要继续与时代问题对话,进行“问题式”研究。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阔步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经济哲学研究须自觉秉持以民族复兴为旨趣的研究进路和前行方向,竭力为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哲学基础,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学理支撑和价值支持,并在此过程中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相信随着学界持久的思想努力和智慧付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研究范式必将历史地出场。中国经济哲学,生机勃发、前途光明、前景可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迁移  迁移词条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词条  重心  重心词条  进程  进程词条  哲学  哲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