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钱学森和“第六次产业革命”

  20世纪80年代初,新技术革命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思考。钱学森以其博大精深的学识、超群的思维智慧,也在凝视未来,思谋国家的发展。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从量变到质变有了飞跃,这时候就出现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钱学森对历史上发生的产业革命给出他的发展序列:“第一次,农牧业的出现和兴起,大约公元前七八千年;第二次,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大约公元前1000多年”;第三次,大工业生产,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第四次,国家以至跨国大生产体系,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五次,电子计算机、信息组织起来的生产体系,这是即将到来的、要迎接的一次产业革命;第六次,高度知识和技术密集的大农业,农、工、商综合生产体系,可能出现于21世纪。同时,钱学森提出了至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65年间,我们要:“对第四次产业革命进行‘补课’,要‘迎接’第五次产业革命和要‘积极创建’第六次产业革命”,思考全局的系统战略”。

  对于“积极创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钱学森认为,“要深入研究下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他身体力行,始终不渝,历久弥坚地思考着、倡导着,以他丰博的学识、卓越的见地及高瞻远瞩的睿智,赋予第六次产业革命充满创新思维的深刻内涵。概括他多次论述,出现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第六次产业革命有着如下的基本特征:(1)“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实质是以太阳光为能源,利用生物、水和大气,通过农、林、草、畜、禽、菌、药、鱼,加上工、贸等,形成新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创大农业产业。”(2)知识密集的大农业产业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另外一方面又利用工业生产技术,也就是把全部现代化科学技术,包括运用的知识来组织、经营它”,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密集大农业产业。(3)第六次产业革命变革的重点是经济结构,“核心是将传统的第一产业改造成类似现代第二产业的新兴产业”“古老的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将消失,退出历史舞台”,大农业产业“不仅是劳动对象的拓广,而且还将以集信息、金融、管理、科技、生产,加上工、商、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的体制运作”。(4)第六次产业革命,其直接的社会效果将会消除人类历史上数以千年形成的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高度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效能的大农业体系,这就是消灭两个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消灭了,再加知识的重要性……,一个劳动者也是一个专家,他要有很丰富的知识”“这个前景是在我们的时代,就要消灭历史形成的三大差别,而这个事情在我国是看得见的,恐怕到下世纪,到建国100周年时,就要实现。”

  钱学森将知识密集的高度综合的农业型产业,按其主要生产活动划分出产业类型:农业产业、林业产业、草业产业、海业产业和沙业产业。一旦实现了知识密集的林产业、农产业、草产业、海产业和沙产业,那人类通过生物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生产的事业,将会改变整个经济结构。这才是新的产业革命。众所周知,在20世纪80年代,有许多迹象表明,曾经支持工业革命技术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化石能源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全球蕴藏着新的产业的机遇。钱学森高瞻远瞩,超前预见提出信息化产业革命之后,一新产业革命是以用之不竭的阳光为能源的大农业产业革命。这是前人从未有过的原创论述,是具有战略导向作用的未来学的新开篇。因而我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学习、去“认真思考”第六次产业革命“这个值得重视的方向”。

  钱学森不仅竭力宣传第六次产业革命,更为重要的是身体力行推动知识密集的农、林、草、海、沙5类型产业的实践活动。实现着他“科学要从事实出发,并且最终要接受事实的检验,不然再‘言之成理’也是空的。……只有论断被事实验证了,理论才算成立,科学研究才算有了成果”。实践不仅验证理论,宣扬理论,更令践行者在实践中领悟钱学森深刻理念的真谛和不竭的创新精神。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历经艰辛终于可以离开美国返回祖国前对记者说,“我打算回中国去竭尽全力与中国人民一道建设国家,使中国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今天,在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精神激励下,钱学森的科学构想,将有望变成美好的现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钱学森和“第六次产业革命”  钱学森  钱学森词条  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词条  
改革史话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传统

 大一统理念的提出  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五月,汉武帝刘彻诏令各郡国举孝廉,策贤良,就国家内外大政问计于天下英才。彼时汉朝政局走向恰处于变动的拐点。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