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经验,也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由于坚持了党的领导这个大逻辑,所以能够发展大道理,守正出新、开拓前进,敢想敢干、善作善成,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40年间,这个大逻辑并不是没有遭遇挑战,但是由于坚持了党的领导,所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因此,总结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大逻辑的经验,对于深刻认同和自觉遵循这个大逻辑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立国、富国、强国的基本原则和前提
坚持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这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政治共识。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并且把党的基本路线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对改革开放进行的“顶层设计”,具有前瞻性、战略性、保障性。正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没有犯颠覆性错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大逻辑,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关乎国家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回顾社会主义改革史,可以印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叶,世界上对社会主义民族道路的探索和政治经济改革就已经开始了。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改革走过了40个年头。这期间,经历了从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建立到苏联斯大林逝世后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从匈牙利、波兰改革尝试到民主德国首行“新经济体制”,从南斯拉夫、匈牙利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到苏联等国迈出改革的新步伐,再到中国走向全面改革之路的不断发展。[1]在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坚持共产党对改革的领导,改革总体是可控的,各个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不断突破苏联模式,取得了很多发展成就。形势的逆转发生在1989年,这一年波兰团结工会取代了波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同时,苏联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多党制改革打开了苏联政治纷争、恶性党争、社会分裂的闸门,加剧了改革失控局面,苏联的改革变成了改向、改旗易帜,苏联共产党在政治动乱中丧失了执政地位。由于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苏联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和精神纽带,所以与苏共垮台相伴发生的必然是国家分裂、民族危机、人民生活倒退,世界社会主义也因此遭受了严重挫折。一时间,所谓“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有人宣称“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还有人妄称社会主义中国也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间虽然也遭遇了内忧外患,但是在世界上不但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而且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崭新的阶段。“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2]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头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方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另一方面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而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立国、富国、强国的大前提。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3]
客观地看待历史,不难发现,中国改革开放40年间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弱化党的领导、削弱党的建设的现象也广泛存在,甚至在一些重大关键领域和部门,党的领导缺失,党的建设失之于宽、松、软。发现问题立刻纠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态度和政治智慧。邓小平同志发现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立即着手改变这种现象,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4]“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6]。之后的党中央,加强了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党的领导方面还是发生了很多偏差。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党政分工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举改变了党的领导弱化、政治生态恶化的势头,矫正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航向。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起来并得到不断巩固,使党和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改革开放能够深入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为决胜新时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历史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大逻辑,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具体工作是小逻辑。大逻辑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大逻辑是纲,小逻辑是目,纲举目张。大逻辑确立起来了、坚持住了,小逻辑才能理顺、展开。因为大逻辑是大道理,小逻辑是小道理,大逻辑统摄小逻辑,大道理主导小道理。抓住了大逻辑这个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整个链条。正因为如此,我们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领导,由此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环节,实现了伟大跨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8]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我国国体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但是,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上看,尽管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尽管有政权的支撑和宪法的规定,但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维护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加强。
历史已经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否则党的领导就不能加强,甚至不能维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把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加以强调和坚持。而苏联在改革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错误,就是双重放弃:既放弃党的领导,也放弃党的建设。双重放弃导致了整体性的失败。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也曾发生过某种程度地、渐进式地放弃党的领导、淡化党风问题的失误和错误,也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损失和不良影响。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我们对于“一体两面”范畴的把握,必须既坚持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是党这个主体的两个重要方面。首先,这两个方面是双向互补、双向制约、双向促进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建设;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因此,如果只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而忽视党的建设或者强调党的建设却没有加强党的领导,就都陷入了片面性、违背了辩证法。其次,这两个方面更表现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在这个范畴中,坚持党的领导是主导的一方、是目的,加强党的建设是辅助的一方、是手段,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领导。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基于对中外执政党建设规律,基于对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总结,基于对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自觉并坚决地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加以强调,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个总要求在逻辑上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也就是不能放弃党的领导、弱化党的领导。第二层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而不是党去管别的事务却不管自己。第三层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说党不仅要管理自己,而且要从严治理自己。治理的具体方法是,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所谓全面建设,主要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六大方面。突出的特点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第四层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目标,就是突出强调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9]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必须有实践作为中介。必须看到,不会因为提出了党的建设总要求,党面临的考验、危险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明显地直接地否定党的领导、抛弃党的领导的声音和做法,容易被直接发现并加以克服。值得警惕的情况是隐蔽地虚化、弱化党的领导,是制度性地规避、文化性地抵制。这些现象既发生在国家社会生活之中,也发生在党内。所以,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统一起来,仍然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关键的环节,毫无疑问,是加强党自身内部的建设,用党的建设带动社会的建设,用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实现改革开放与党的领导的互动共赢,是历史和人民的要求。曾几何时,国内外有些人希望在改革开放中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改掉,唱衰中国,唱衰中国共产党。然而,40年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改革开放与党的领导互动共赢的壮丽画卷。历史正在见证“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的朝气蓬勃。
回望40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朋友圈、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扩大,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幸福,中国正在以榜样国家的强国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给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这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激发了人们探究的热情,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中国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可以有很多,但其中关键的一条应当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党的领导同向发力、互动双赢。
改革开放与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对特别重大、事关全局的新范畴。放眼世界,改革与执政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很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中间蕴含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新可能性。中国经验表明,要在面对新考验、新风险时不犯颠覆性错误而实现伟大跨越,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与加强执政党的领导辩证统一起来,实现互动双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精彩概括的那样:我们要继续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10]这既是科学的总结,又是伟大的号召,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的建设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两场革命相互促进,统摄中国发展整体,贯穿中国发展进程。继中华民族站起来之后成功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促进并将继续促进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两场革命的互动双赢融入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变成了党和国家的宝贵经验,也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实践景观、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首先,党领导决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倒逼党的建设。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当然包括领导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度的科学精神主动决策开启的。当年,面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幻,邓小平同志曾经严肃地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而不是自我否定。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了一个巩固的政治共识,即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的党。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紧密相连,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同时,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从这个逻辑结构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与党的领导和建设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发展的两个主要的矛盾方面。如果搞改革开放却淡化乃至放弃党的领导和建设,就不能作出正确的改革决策,改革就会变成改向,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如果坚持党的领导和建设却不搞改革开放,那么党的生机就停止了,就会被历史淘汰。改革开放使党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不断更新,党客观上面临多重交织的新考验与新风险,这就对党的领导和建设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所以,党在主观上必须始终有加强自身建设的清醒自觉,否则就可能落后于时代。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规划夺取“两个一百年”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从战略高度上庄严强调,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刻认识党面临各种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各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其次,党的领导推动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巩固党的领导。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高度觉悟的核心领导力、推动力,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引擎。古今中外,改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阻力,又有利益固化的藩篱;既有内部风险的压力,又有外部风险的叠加。所以,能否将改革进行到底、能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常常考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决心、远见和能力。40年来,中国共产党面对阻力和挑战,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今后要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推动社会革命开新局、自我革命强体魄,书写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实践表明,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动力澎湃,敢为天下先、涉险滩、打硬仗,敢于开展伟大斗争、敢于夺取伟大胜利、敢于实现伟大梦想,是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原动力。不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改革开放就会因失去正向动力和战略定力半途而废;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推向更高阶段,大门才能越开越大。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巩固了党的领导和建设。改革开放把党的领导和建设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给党注入了新活力。通过领导和推动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增强了新本领,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有资格自信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再次,党的领导保障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检验党的领导。一方面,党的领导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苏东剧变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党的建设作保障的改革开放很可能误入歧途,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幸福生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原则的,改什么不改什么要有定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坚决不改。比如,社会主义的方向、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等,不管怎么改革都不能把这些改丢了、改没了,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党的政治方向改错了、政治生态改坏了。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3亿多人口大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社会变革、社会革命。党的建设的好坏、成效的大小要由这场亿万人民的社会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如果我们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两极分化,那么改革开放就失败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人一个家庭都不能少。为什么中国能够做到实现13亿多人口的全面小康?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用党的领导和建设保障改革开放,又坚持用改革开放检验党的领导和建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即使在改革过程中遭遇一些挫折也能逆转,避免失败,从而在量和质的双重维度上都得到锻炼,让人民得到实惠、事业得到发展,进而实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双赢、多赢和共赢。
最后,党的领导引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捍卫党的领导。用大历史观放眼人类社会发展,会发现并不是所有国家的改革开放及其执政力量都能获得成功。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强者有之,因改革而衰、因开放而垮者有之,不仅不能双赢反而双输者亦有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党能否自觉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引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否自觉捍卫党的领导和建设。党如果能够始终立于时代潮头、顺应时代潮流、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三个“一以贯之”,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够引领改革开放攻坚克难、走向成功。改革开放如果能够捍卫党的建设,即不背离和消解党的领导和建设,就能够在给党的领导和建设带来压力的同时注入活力,就能够帮助党固本、强基、铸魂,增强生命力和战斗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与执政党的建设实现了互相增进、互动双赢、共同繁荣。一方面,推动了人口超过10亿以上级别的人口超大型国家实现现代化,使其既加快了自身发展又保持了自身独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上高高飘扬,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和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本领更加高强、人民更加拥护。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改革开放也不可能进行到底并取得成功。面向新时代,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引领改革开放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前提是必须自身始终过硬。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由于坚持了党的领导这一大逻辑,实现了改革开放与党的领导的互动双赢,赢在方向,赢在价值,赢在人民的获得感,也赢在中国智慧和方案不断增强的国际吸引力和日益广泛的国际认同度。双赢带来了多赢、共赢,这不是等来的,而是奋斗得来的。今后中国的发展要巩固这一胜利,就必须由党继续带领中国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