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中国农村发展改革的成就经验及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亿万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进,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谱写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村发展改革“中国奇迹”,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支撑。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成就,总结宝贵经验与启示,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砥砺前行70年新中国农村发展改革成就卓著

  从农业发展成效看,由单纯追求高产量转向追求高质量。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展农业生产条件改善运动,以完善水利灌溉系统、提升科技力量、强化农业技术装备等外部要素为支撑,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粮食产量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3000亿斤提高到90年代中期的1万亿斤,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农业发展方式实现转型,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各类新型农业主体超过300万,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以机械作业为主、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的根本性转变。农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农业经营主体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前农民集体占主导的格局到改革开放初期相对同质性农民家庭占主导格局的转变,再到现阶段多元化经营主体并存、分工协作格局的演变,这既是农业向现代化演进过程的必然,又是历史传承的结果。

  从农民生活水平看,由单一强调反贫困转向强调物质精神“双富裕”。农村发展改革70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民生活从整体贫困转变为整体富裕,农民生活水平踏上新台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由1978年的130多元增长到2018年的1.4万多元,实际增长17倍多。农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下降至2018年的30.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近40平方米。脱贫攻坚成效举世瞩目,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7.7亿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农民精神生活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五位一体”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显著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从城乡发展关系看,由单向资源要素流动转向全方位融合。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贯穿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始终。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共经历了4次重大的工作重心转移,大体按照“改革商品流动体制—改革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改革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确立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路径不断深化和拓展。土地制度改革为城乡全方位融合奠定有力基础,土地作为要素流动的核心,实现了从强调土地所有权归属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前提下的有效利用演进,从政府引导的集体内部配置向市场主导的城乡合理流动演进,从单纯的农村内部农地利用规模控制向城乡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演进。从人口、土地要素的单向流动转为人、地、钱、产业双向互动,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等措施,逐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支持力度,促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资源在城乡的加速流动,全力破除二元结构。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70年农村发展改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康庄大道

  实践蕴含智慧,历史昭示未来。70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农村发展改革走过了不平凡历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可以得到一些规律性认识和深刻启示。

  推动农村发展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7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前进的核心力量,中国农村发展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的政治领导为农村发展改革明确了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增强农村发展改革的方向感和聚合力;党的组织保障为农村发展改革提供了严谨缜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框架,确保农村改革的统一性、高效性;党的优良传统和品质,确保在农村发展改革中,既勇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又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1份中央“一号文件”基本构建了成熟稳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

  推动农村发展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7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实现、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则之道。

  坚持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从改革伊始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再到土地“三权分置”,都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切实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乡镇企业的创造、基层组织建设的开展,无一不是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结果。

  推动农村发展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充分体现中国基本国情。7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什么时候脱离这个国情、脱离这个实际,就会犯错误、走弯路,甚至遭遇严重挫折,这也是最为深刻的经验启示。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大国小农”国情和农村发展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和基层探索,不断创新“三农”理论、制度和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确保农村发展改革有条不紊向纵深推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迈向深入,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有效提升,确保科技进步成为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稳固基石。

  推动农村发展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7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才促使广大农民活力竞相迸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雨后春笋般涌现。把市场化改革作为贯穿农业发展的一条主线。从上世纪70、80年代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进,每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探索都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利用市场化手段促使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通过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农村中小企业现代公司体制建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激活等市场化机制,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农村电子商务呈喷涌之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和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着力重点领域开启农村发展改革新征程

  新征程伴随新机遇,新时代开启新前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必须推进关键领域形成突破,与时俱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把握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的根本底线,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处理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的关系,对于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抵押、担保的权能。二是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利益的土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农民收益。三是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探索宅基地有偿获得与使用的途径,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四是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长期受益。

  锁定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健全好“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既要传承发展我国农耕文明中的优秀传统,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又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厘清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职责,对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建设法治乡村,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立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最大实际,推进好城乡融合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解决各类主体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农民增收渠道拓展不充分、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时代要求。一是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消除阻碍城乡要素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城乡人口双向自由流动,盘活闲置土地资产,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乡村建设。二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统一并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引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新农村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对接城乡相关产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中国  新中国词条  展望  展望词条  成就  成就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改革史话

 古代如何造就文化繁荣局面

 中国历史长河中,勤奋者中不乏帝王、名臣、学者。这些杰出人物通过自己勤奋治政、勤奋为臣、勤奋好学,在社会中倡导勤奋之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政治和历...(展开)

改革史话

 新中国70年成功的发展故事

 记得2011年,我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一个研讨会,时任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先生致辞,他在评价过去这些年中国取得的成就时说:“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成功的发展故事。...(展开)

改革史话

 回忆1978--40年前开启国门...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这四个字已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代表团在大会堂里向最高层汇报,听者无不动容,大呼“石破天惊”  现在的...(展开)